山药

植物神经紊乱焦虑症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20/10/18 16:46:10   点击数: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也被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临床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或没有明确的对象及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恐惧、紧张、惊慌及不安,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如:呼吸困难、头晕、心肌、胸闷、尿频、出汗、运动性不安等症状。该病包括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引发患者焦虑的原因并非受到实际的威胁,或者患者的紧张、惊恐表现在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情况下。中医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多在“惊悸”“奔豚”“灯笼病”“怔忡”等文献中有一定的论述,并有《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黄帝内经》等经典对病机有相关描述,并由后世医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补充,继而建立了一套辨证理论及用药方法的辨证论治体系。

病因病机《黄帝内经》有“怒伤肝、忧伤肺、喜伤心、恐伤肾、思伤脾”的说法,焦虑作为一种情志疾病,根据中医七情理论及五神脏,将焦虑症发病主要归于心,并涉及到肝、肾、胆及脾等脏腑。情志活动与心存在密切的联系,五脏有对应的情志活动,以心为主体发挥着整体性决定作用,《黄帝内经》表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体现了其地位与君主地位一样,在脏腑中位居首要地位。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由此焦虑情绪也与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情志活动与对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发挥存在依赖性,心虽主神志活动,但其发挥需要肝气的条畅,如果肝气失于条畅,则会引起情志异常。同时肝与胆互为表里,如果胆气不足,则极易受惊,其表现为终日惶恐、惴惴不安等。关于焦虑症中马端鑫认为该疾病以脑为发病源头,以肝为表现,在情志不悦时体现,病机为气郁化火、化风、肝气不疏。肾在志为恐,“恐”,畏惧、害怕,符合焦虑的表现,表示肾与焦虑症关系密切。肾藏精,精作为神的物质基础,可将肾作为精神情志的来源。谢颖桢认为焦虑症在肝郁气滞影响下,气郁化火,或耗伤肾水致使心肾不和,将致病因归于心、肝、肾,主要以肝为主。焦虑症患者表现的思虑情绪可归于脾胃活动,中医认为脾胃属于气血生化的源头,各类功能运行对脾胃运化功能存在的依赖程度较大,脾会因忧愁不解而对所藏之意有较大的损伤,引发胸膈烦闷,手足无力等症状。以上通过五脏与情志活动关系的分析可发现,焦虑症的情绪表现不是单一的脏腑功能异常,在治疗中需要加强对疾病的辨证治疗。

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相关文献总结,总结刘坚鹏等在《中医辨证分型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中的效果评价》中,及常耀军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相关研究,关于焦虑症的辨证分型中,常见的证候分型有阴虚阳亢证、瘀血阻络证、肝郁化火证、肝郁血虚症及阴阳两虚症,其中认为肝郁化火证发病率较高,其次为阴虚阳亢证。

中药方法

肝郁化火证辨证标准为:有眩晕、面红目赤、惊恐不安、头胀痛、心烦急躁等主症;并以心慌、肢麻震颤、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尿频、舌苔涉黄、脉弦数滑等次症表现。在辨证分型诊断中有三项主症和四项次症时即可诊断为肝郁化火证。治疗中可应用清肝解郁汤剂进行治疗,药物构成有生地黄、牛膝、栀子、黄连、郁金、龙骨、钩藤、白芍、黄芩、柴胡、川芎、牡蛎等。药材中牛膝、生地黄及白芍均可达到柔肝、滋阴及益肾效果;栀子、黄连及黄芩可清肝火、清心;柴胡、川芎、郁金具有解肝郁之疗效;钩藤、龙骨及牡蛎能够安神、平肝、潜阳。

阴虚阳亢证辨证标准为:有烦躁失眠、潮热口干、盗汗、舌红少津、头晕目眩、脉细数、五心烦热等证候,阴虚阳亢证多集中在围绝经妇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有该证表现。治疗中可通过应用杞菊地黄汤加减中药汤剂开展治疗,药物构成有枸杞子、熟地黄、山药、牡丹皮、杜仲、菊花、山萸肉、茯苓、泽泻、田七等药材。药材中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效果;山药具有健脾之疗效;枸杞子具有较好的肝阴滋养效果;山萸肉具有对肝肾精气的补益收敛效果;泽泻的应用能够发挥熟地黄的效果,滋而不腻;牡丹皮清虚火;菊花具有清肝明目、平肝、养阴、潜阳的效果。另外,由于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存在血瘀症状,久之对肾不利,借助田七可实现活血、化瘀的效果,加之杜仲补肝益肾。根据围绝经期症状可应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

其他证型中药治疗肝郁血虚证辨证标准为:难以入睡、多梦易惊、胸胁胀满、急躁易怒、精神抑郁、叹息、口苦、舌发红且舌苔呈白色或者黄色、唇甲色淡,脉弦数。治疗方法中可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药方构成中有牡丹皮、柴胡、当归、茯苓、白术、生牡蛎、薄荷、焦栀子、白芍、夜交藤、生龙骨、生姜、炙甘草等,以上药材的综合应用可实现清热养血、疏肝健脾的效果。可随症加减:心神不宁患者加远志、酸枣仁;出汗过多者加浮小麦、并以煅龙骨替换生龙骨、以煅牡蛎替换生牡蛎;有瘀血阻络证患者,可应用赤芍换为白芍,并加桃仁、川芎。对于表现出暴怒、胀满、疼痛患者可应用加味越鞠丸治疗,药材中含有的香附具有解郁、行气的效果;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川芎均具有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苍术可运脾燥湿;神曲能够消食导滞。

焦虑症在中医中属于“郁病”范畴,与“惊悸”“奔豚”“灯笼病”“怔忡”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上文综述,该疾疾病因与患者的心、肝、胆、肾、脾等脏腑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以心为主,病机中多以阴虚、气郁及痰浊为主,在治疗中需要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养阴清热、交通心肾、疏肝解郁等为主。

临证随症加减治疗。现阶段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由此造成焦虑症发病几率不断升高。在治疗中通过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应用,与西药治疗相比,能够获取类似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作用较低。另外,中医在治疗焦虑症中,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作用较低,患者具有较高服药依从性,进而确保了治疗效果,患者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fb/2050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