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做法 >> 如何用中医方法调理气虚体质
点击上方蓝字东焱养生,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按照中医理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如同汽车的发动机。如果人体气虚,由于气的推动力不够,就会出现长期疲劳、气短、自汗、水肿、肥胖等问题。
一、气虚的病理病因
气虚是一种多发症,原因多是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衰老、虚弱引起的体虚(46岁—65岁)较多,是各种病因中最高的两个点。这与现代人承受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在调治上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行辨证诊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心、肝、脾、肺、肾整体调理,使机体有规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元气,也就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
二、气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类型及主要用药。
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1、心气虚证
证候:心悸,胸闷,舌质淡,脉虚结代。治则:益气养心。主方:养心汤、七福饮。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川芎。
2、肺气虚证
证候:咳嗽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治则:补益肺气。主方:补肺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常用药:党参、黄芪,淮山药、太子参、麦冬、白术、甘草、大枣、熟地、五味子。
3、脾胃气虚证
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药: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麦冬、白术、甘草。
4、肾气虚证
证候: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则:益气补肾。主方:肾气丸、大补元煎。常用药:党参、熟地、生地、淮山药、枸杞、山茱萸、当归、炙甘草,菟丝子、益智仁。
三、气虚了如何调理
1、需要多活动
人体的气和自然的大气要不断交流、吸纳,人要不断的活动,才能产生热量,如果总是不动,这种能量就会慢慢停滞。对于气虚者来说,越是懒于运动,就越要活动,否则只会让气虚更加严重。
2、舒缓不良情绪
不要思虑过多,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过急,过燥,过激等,学会抒发心中的不快,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方式来舒缓不良情绪。
3、避免饮食过于刺激
气虚体质者适宜吃些温性食物,如山药,红枣,鸡肉,小米等等,辛辣燥热、生冷苦寒、肥甘厚腻之类的食物不宜多吃,进食应细嚼慢咽,每餐七、八分饱,不宜暴饮暴食。
4、起居有度
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经常熬夜,尽量的早睡早起,不要让身体过于劳累,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