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散文起出山药蛋子下酒喝

发布时间:2024/4/9 14:15:41   点击数:

老家管土豆叫山药蛋子,简称山药。每年自九月开始,地里的山药陆续成熟,全家老少齐动员,一起去“起山药”。

起山药的精髓在于一个“起”字,意即翻起的动作。过去起山药用头,这是一种类似镐的农具,比镐少了尖的那一面,且口甚宽。后来大家又习惯用铁锹,手脚并用,似乎省些力气,到了如今则用农机,人只要跟在机器后面拾起装袋便可。当然,一些小块的土地,农机下不去,还是人工起。

刚才说了,起山药属于全家总动员的农活,尤其在从前,那真是不分老幼,能动唤的皆可帮忙。男人女人在前面起山药,老人孩子紧随其后捡山药,把它们装进麻袋。待到装满,上下蹲一蹲,左右晃一晃,再塞进去几个,麻绳两边封口,先扔在地里,回头套好车一起拉走。

拉回家的山药需要下地窖。我们村的地窖不在家中或者院子里,在村南头的地窖坡上。地窖坡,顾名思义是个小土坡,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哪怕别处雨水再大,这里也不渗水,土壤干干的。而在离它不远处,就是村子的南水井,哪怕再干旱,此井水不枯竭。想来是因为地质和水土的关系,在地窖坡打下的地窖,特别适合储存山药,放很久都不会发芽,且经久耐用,有人家的地窖用了两三代人也不会塌陷。

在过去的塞外坝上,山药是菜也是饭。农家一冬天的饭食离不开它。山药焖熟,和莜面一起可以搓成山药鱼子,冻在小房里,想吃的时候抓几把,放在笼屉上蒸熟,蘸着羊肉蘑菇汤、雪里蕻肉丁汤或者山药条条汤吃,这属于主食。至于山药做菜,那种类不要太多,庄户人家常吃的,是山药熬菜,和肉一起熬成荤的也行,和白菜一起熬成素的也香。

起山药的时节,坝上的天气已然开始“两极分化”,中午艳阳高照,二十来度,早晚寒风阵阵,最低可达零度以下。尤其那些晚山药,基本上都要经历一次或几次霜冻,好在山药皮实,只要收得快些、及时些,损失不太大。如此,就考验起山药之人的气力和坚韧,这活计,也变成了抢时间的重体力活。

起山药的人,早晨便下了地。地里露水尚未散去,人们也顾不得那么多,穿着厚厚的外罩,耐湿的鞋袜,算是有了心理上的安慰。为啥是心理上的安慰呢?因为起山药的活干上一会,浑身汗水淋漓,外罩不敢脱,只能忍着,至于鞋袜,除非是雨鞋,否则冰凉的泥水可不会怜香惜玉,走十几步,里外全湿,没办法,还得忍着。都说农民的忍耐力好,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

起山药几天下来,人基本上累脱了力,不怕,此时的农活已处于收尾阶段,很多人家起山药是最后一项。起完了山药这么累,不吃点喝点怎么对得起自己?于是乎,起出山药美美地喝顿酒,成了很多人,尤以男人为主的共识。

新山药怎么做都好吃。每年新山药回家,和点肉熬菜自不在话下,炒盘酸辣土豆丝是必须,还有焖山药,也得吃点。焖山药就是把山药在水里煮熟,不放任何佐料。咱实话实说,这样焖出来的山药没有味道,别说城里人吃不下,庄户人家也吃不下。

吃不下有办法啊:有人把焖山药拌成小块儿,和腌韭菜一起吃;有的人买来蒜蓉辣椒,挤在平底盘子里,手拿整颗山药蘸着吃;有的人把山药摆成两半儿,在横切面上撒点绛末面子(一种用胡麻籽做成的类似椒盐的粉末)“层层递进”地吃。更有那“勇士”,什么都不用,就直接吃,据他们说,新山药有股子甜味,反正我是吃不出来。

村里人喝酒,有咸味即可,更不要说有熬菜、炒菜、焖山药了。或许是对自己辛苦一年有了收获的骄傲,村人在每样粮食打下来后,都会以它为主,做一顿吃喝。就比如这全山药宴。我儿时最怕的是胡麻下来,榨了油,家里定要吃顿油饼炸糕,或者硬硬地来一顿油拌面,看着就饱了。

起完山药喝酒的人会邀请自己的亲朋一起来。此处的亲朋不是以血缘限定,而是两家人处的关系好,能够互相搭手干农活的那种。再者说,村里人喝酒好热闹,似文人墨客那般喜欢自斟自饮感叹伤怀的不多。

村里人喝酒不喝好酒,不舍得买。没有包装的散酒略显土气,可配上泥土里出来的山药,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夹一筷子酸辣土豆丝,来一口酒,辣辣相碰,提神涨力气;挖一勺子山药熬菜,扒拉着吃,来一口酒,尽显豪爽;喝得腻嘴了,大大地吃几口凉拌土豆丝,清口又清胃,还能继续喝。几个人喝着酒,说着收成,聊着城里山药的价钱,互相约好了,过几天挑几袋子去卖一卖,怎么着也得找出这顿酒钱……

多少年过去,村子里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村子里的房屋空了一间又一间,地里的山药比之从前的又大又圆,在机械的帮助下,起山药成了捡山药。唯有农民们付出的辛苦劳累,还有起完山药喝的那顿酒,不曾改变。亦或许,也变了,只是离开家乡的我,不知道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zf/274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