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分布 >> 纪实频道王万和壮美红庆河,雄鹰在腾
王万和,男,汉族,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年7月前任中学教师;年8月至年8月在伊金霍洛旗党校任讲师;年9月调去中国神华集团神东集煤炭团公司露天矿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宣教科长、企管办主任、党政综合办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等职。此期间,曾荣获公司级文艺汇演“最佳编剧导演”奖,连续几年获得公司级先进工作者奖励。年,“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在内蒙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宣讲发表,被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入《中国当代改革者》一书,并被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中国《桥》杂志社联合编辑的《中华成功人才大词典》,同年被编入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编写的《中国人才词典》。曾参与《神华东胜精煤公司志》责任编辑,独立编辑了《神华神府精煤公司志》(万字),年9月退休,年参与过《神华志》编撰工作。本人系伊金霍洛旗书法、美术、曲艺、作家协会会员,鄂尔多斯诗词协会、马兰诗社会员。文学作品曾多次在《内蒙古日报》、《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天骄》、北京长城长书画院等报刊发表,并多次获奖。荣获伊金霍洛旗第三届“苏力德”文学艺术新作奖、内蒙古曲艺协会曲艺作品优秀奖;书法作品在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年10月加入北京长城长书画院会员。年书法作品在北京长城长书画院举行的“韶山杯”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大赛和“诗耀中华”诗词书画艺术大赛均获金奖。
壮美红庆河,雄鹰在腾飞——伊旗红庆河镇采风纪实壮美红庆河绿色海洋年5月15日,我随伊金霍洛旗文联“脱贫攻坚”采风组来到红庆河镇。镇扶贫办刘义驱车代我们东西南北走了一遍,走村串户采风。原本熟悉的地方变得异常陌生,昔日痕迹影无踪。广阔的绿色海洋,路网穿林过,村镇林中藏,蓝天白云水中映,人在瑰丽的画图中,良田沃土,百业兴旺,天人合一,安泰祥和。红庆河镇党委书记杨树伟豪情满怀地说:“今年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二十个字总体要求,以发展农牧产业为主题,紧扣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条主线,培优做强农牧企业、集体经济、乡村旅游三大增长极,努力打造保障中小城市和工矿区的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壮美红庆河,雄鹰在腾飞!脱贫攻坚谱华章红庆河镇是伊金霍洛旗最大的农牧业镇,总面积0平方公里,28个村,1个移民区,共有户,人。脱贫攻坚从年起,遵照党中央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一个不少、年全民奔小康的大政方针,打了几年持久战。当初,镇上的同志分工负责,协同村上两委成员走村串户摸底筛选,最终识别确定贫困户户,人,并按照国务院要求标准,规范化逐户建档立卡。到年底红庆河镇贫困户全部正常脱贫。年,对贫困户采取动态管理,贫困户调整为户,人,其中户人已稳定脱贫,户人已正常脱贫。实现了贫困户“清零达标”。红庆河镇脱贫攻坚工作,精细缜密,举措灵活,扎实有效。——宣传引导,励志鼓劲。镇上和村两委,从领导到普通一兵,每到一村一户,讲政策、谈科技、话生产、鼓志气,引导贫困户坚决克服“等、靠、要”习惯,摈弃等待征地搬迁的思想,有效地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发脱贫圆梦。把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以贫困户自身“造血”巩固了“输血”的成果。——对贫困户分门别类,村镇干部包扶到户,责任到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的准、扶的起、稳的住,不返贫。——回头看及时改,奖先进树典型。年以来积极配合上级巡视督查,更新完善了帮扶信息采集录入。主动开展“回头看”工作,查漏补缺,发现29户因病致贫,户因小孩上学致贫,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帮扶,保证了脱贫。年清退了稳定脱贫户,人。在全国扶贫活动日表彰了9户先进脱贫户,竖起了榜样。其中,林家圪堵村雷子华,63岁,因肢体残疾致贫,年底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户,驻村扶贫单位鄂尔多斯市代建中心帮扶元建起养殖棚圈;年资助元盖起储草料间;年资助元建起养鸡棚舍。雷子华身残志不残,妻子63岁,勤劳能干,从原来仅有20只羊,现在发展到只鸡、只鹅和地蹼、40只羊、6头猪的规模。年收入0多元,正常脱贫。今年成立了华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用无息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购买了农机具,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创业,向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是红庆河镇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产生了典型引路的良好效应。——技能培训,介绍就业。邀请专家对贫困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介绍就近务工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获得了专业技能找到了就业岗位,促使更多贫困户利用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走向脱贫致富之路。——产业扶贫,遍地开花。红庆河镇探索出了“龙头企业+贫困户”和“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共享模式。年,争取到扶贫资金.万元,分别用于木呼敖包村土地整合、林下养鸡、蒙泰黑毛驴养殖、纳林希里屠宰场、特宾苏莫村土地整合、巴音布拉格村二期鸽棚建设、阿道亥村日光温室、昌车渠村三产房装修、珠兰敖包村购买农机具。让贫困户就地就业直接受益。——社会扶贫,海纳百川。镇上帮助32个贫困户申请获得“扶贫小额信贷”万元;为37名贫困户的学生争取到了助学金;为名贫困人口代缴了医疗兜底保险元;请伊旗城建局为户人的贫困户发了危房安全鉴定书;对5个重点发展产业的嘎查村请专家、聘能人进行指导、帮扶;请伊旗水务局、卫计局疾控中心对农牧民饮水现状进行了科学的检验鉴定;请电信公司下乡入户为所有贫困户办理了电信免费扶贫卡;与伊旗就业局协调为贫困户安置公益性岗位转移就业;向伊旗社会基金救助会获取部分扶贫救助金。脱贫攻坚,精雕细琢,大器已成,向党和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生态文明流光溢彩,为脱贫致富保驾护航红庆河镇通过几代人的接力赛,全镇0平方公里广袤的原野,林草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在昔日“黄沙滚滚卷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的毛乌素沙漠中造就出绿色海洋,真是梦幻般的奇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方略多元化,科学有效。统筹规划部署,全镇各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随山就勢,林草结合,网络纵横,错落交织,形成立体绿色屏障,延绵百余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封沙育林种草,尊重自然美,顺应自然美,因地制宜,多功能板块,自然分割,防护林带,生态绿廊,区域治理,以绿扩路,以绿围城,以绿绕村,以人为本,渲染环境的靓丽,实施环境综合治理、生态高品质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铸就一座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美好梦想城镇。——哈达图淖生态示范基地。年,引进蒙泰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在哈达图淖村流转土地亩,建立了生态示范基地。有生态科技研发与教育中心、生态科技展示中心、良种繁育科技中心、生态科技岛、生态体验岛、低碳生活岛、生态能源科技展示区、良种繁育科技推广区、生态工程技术展示区、乡土植物保护展示区、入口接待区、基地管理服务区。目前多数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并实现了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聚焦“生态宜居”,加快建设美丽村镇。首先,集镇扩容,合理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年开工,投资万元,新建商业街,总面积00平米,分为农贸市场区、汽车农机修配区、五金销售区、零售和餐饮及服装售卖区。年建成投入使用。从而完善了市场,规范了街道管理,杜绝了交通隐患,美化了市容市貌。投资万元,对镇区道路、供暖管道升级改造。投资万元,新建有机固体废弃物磁化降解垃圾处理站,有机垃圾减量95%,无机垃圾全部转运回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生态宜居其次,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工程。为17个村个社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0座。投资万元,在哈达图淖尔村、纳林希里村实施污水集中排放,铺设主管网10公里、到户管网22公里。投资万元,在哈达图淖尔村建成集中养殖小区1平方米,精心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疏干水综合利用,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为了有效解决“矿区弃水,镇村缺水”的难题,红庆河镇承建伊旗“东水西调”西部疏干水支线工程。年3月开工,投资0万元,开挖人工河道14公里,铺设地埋管道15公里,利用天然河道13公里,有效解决了沿线6个村近2万亩农田、20万亩饲草料基地灌溉难题,推动了沿线“3个1万亩”基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沿线苗木绿化0亩。投资1万元,完成“乌阿线”、“阿四线”50公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新增义务植树10万株,使全镇林地保有量增至平方公里。开展河湖“清四乱”,拆除违法建筑河坝平方米。——月牙树水库。月牙树水库由神东天隆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型水库,坐落于红庆河镇呼家壕村三社,7年建成投入使用。地埋自流输水管道28公里,为伊泰红庆河煤矿供水,煤矿每年支付水费万元。余水向北流经红庆河镇5个村,为农牧民生态建设和农田灌溉无偿服务,是绿色旅游休闲基地。生态文明范例不可胜数,为脱贫致富保驾护航。产业振兴,为脱贫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红庆河镇全面推进农牧产业从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由传统种养殖向精深加工转变。今年投资多万元,搞重点项目建设。——裕丰园饲料加工厂。鄂尔多斯裕丰园饲料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是纳林希里村和伊旗力元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资企业,村集体占股70%,力元合作社占股30%。总投资0万元,分别建成生产车间、成品库、原料库,每小时产饲料10吨,年产饲料00吨。生产原料来自本地,成本低,周边多户农民发展养殖业享受集体经济的红利,并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产业利润最大化。——地产食品加工园区。红庆河镇投资0万元,建设了地产食品加工园区,即荞面、玉米石磨面粉加工区,小米、糜米小杂粮加工区,豆类加工区,腌制食品加工区,手工小作坊、榨油和蔬菜、面粉加工区,蔬菜食品安全检测室及办公区,食品展厅。从而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农牧民的收入。带动了全镇1万亩小杂粮,1万亩豆类,1万亩蔬菜农作物规模化种植,0个农户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申请“三品一标”、SC食品生产许可,推进园区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营,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哈达图淖尔村万头生猪养殖。年红庆河镇在哈达图淖尔村实施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投资0万元,占地60亩,建设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处粪污处理系统。目前已完成养殖棚圈、饲料房建设,完成粪污处理系统主管网7公里、支管网8公里、粪便发酵处理厂房以及调节池、氧化塘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污水集中排放处理和规模养殖粪便综合治理。该项目由村集体与伊康东农牧业公司合作,实现“党支部+公司+养殖场”的订单养殖模式,每批至少养殖头生猪,每年至少养殖2批次,企业负责保底回收服务,每批次保证盈利万元以上,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养殖区生猪存栏率达00头以上,年收入万元以上,养殖户年均收入元左右。实现了粮食就地转化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带动了全镇种养殖加工业增效。——蒙泰集团黑炭淖村黑毛驴养殖。引进鄂尔多斯蒙泰集团利用黑炭淖村林地和自然草地,生产无公害的绿色蔬菜、肉类、奶产品等。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办起了黑毛驴养殖基地,当年养殖基础母驴0头,带动周边农牧民3年内养殖基础母驴0头,六年内养殖规模达到00头。配套建设黑毛驴交易市场及驴肉等一切副产品的加工、存储、销售。目前,已累计投资多万元,黑毛驴存栏量已达1头,今年底存栏量达0头。——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首先,年,特宾苏莫村集体向15户贫困户以每亩70元流转80亩地试种红高粱,取得较好收益。年,实施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投资30万元流转闲置土地亩,先后申报了“中低产田土地整合项目”和“沙棘种植项目”。向贫困户以每亩70元流转亩耕地种植红高粱,采取“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订单经营模式,村集体收入10万元。年,投入60万元,与内蒙古绿杭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亩红高粱订单种植,与鄂尔多斯市农科院达成定点销售合作意向,种植紫花苜蓿亩,村集体收入30万元。年,投入90万元,与伊泰集团签订了种植紫花苜蓿、青贮玉米订单;向周边龙头企业流转土地亩,年底创收50万元。年,投资万元,完成4个社亩土地整合,探索出“村集体+公司+农牧民”、“村集体+农牧民”、“村集体+公司”三种模式,为薄弱村摆脱贫困而快速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次,年,阿道亥村成立了由村集体控股的阿道亥村同庆种养殖公司,以每亩元与三社村民签订为期5年的土地租赁协议,流转整合土地亩,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投入40万元,实施了以渗灌、滴灌高标准水肥一体化项目,大幅提升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水平。该地块也成为自治区“三权分置”工作开展以来,最早进入流转平台并颁发证书的地块,其证书编号:NOD8。年,种植苜蓿亩,西瓜、玉米、马铃薯30亩,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草苜蓿丰产期,集体每年收入可达80万元。为村集体产业振兴探出了路子,注入了活力。——巴音布拉格村10万羽肉鸽养殖。年,在巴音布拉格村实施了10万羽肉鸽养殖项目,投入万元,建成标准化鸽舍、商品鸽包装车间,引进种鸽对,当年投产收入30万元。年,投入万元,引进种鸽对,年收入60万元。年,投入万元,引进种鸽00对。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基础上,合作社和项目户签订养殖协议,形成专业化、一体化经营的产业格局,提高了规模,增强了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改善了农业经营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木呼敖包村林下养鸡。该村林地资源丰富,昆虫、草籽等易于家禽啄食的食物繁多,养鸡成本低,年投资40万元,流转土地亩,建成养殖配套设施,购进鸡苗只。年投资50万元,新增流转土地亩,引进鸡苗只,新增鸡舍等设施。每年可出栏土鸡只,创纯收入12元。——布连图村白羽肉鹅养殖。年投资30万元,建成肉鹅养殖基础设施,引进种鹅羽。年投资90万元,引进种鹅0羽。村集体与内蒙古民富鹅业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采取“党支部+企业+村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村集体、企业统一供应鹅苗、饲料,统一提供科学养殖和疾病防疫技术指导,企业以不低于最低保护价回收商品肉鹅。养00只鹅可实现利润45万元。目前形成“小规模+群体”的格局,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白格针村千亩高产马铃薯示范种植。年投资60万元,建成亩高产马铃薯示范田,产量万斤,纯利润30万元。年投资万元,新增商品薯面积亩。计划年投资万元,增加商品薯面积亩、喷灌育种面积50亩,总面积达0亩,每年纯利润万元左右。机械化耕种,提高了产量,拓宽了销售渠道,产生了品牌效应,使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隆扬投资集团红庆河农牧业开发公司。该公司成立于8年,投资3万元,建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产加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承租乌兰淖村土地亩、哈达图淖村土地亩,种植马铃薯、高梁、玉米、豌豆、黄芥。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提供品种及技术服务。每年收购亩马铃薯、亩高梁的产品。投资万元,购买了配套农机具32台(套),机械化作业。年投资0万元,建成白酒厂、淀粉加工厂、榨油厂、综合饲料加工厂等现代化生产基地,已生产白酒21吨、食用油3.2吨、山药粉子余吨。满负荷生产,可年产白酒吨、有机食用油20吨、山药粉子0吨、饲料0吨,年收益达1多万元。生产工艺先进,采用科技手段对每道工艺、每个产品批次无缝隙把关,高产优质。与各地食品企业签订供应协议,以最低的价格、保值保鲜及时送到消费终端。公司每年向农牧民支付土地流转金75万元,每年吸收富余劳动力60—80名转移就业。产业振兴百花齐放,为脱贫致富经济腾飞插上了矫健的翅膀!文旅双飞,为脱贫致富引凤求凰红庆河镇的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新的魅力、新的效益。其和淖旅游区——特宾敖包驿站文化馆。该驿站馆坐落于特宾苏莫村六社,是是清朝设在伊克昭盟境内六个驿站庙之首(巴音布拉格驿站庙),是当时官府传递文书和物资运输的军事情报要塞,也是蒙古族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相传上个世纪,蒙古族早期革命活动家、民族英雄旺丹尼玛曾在这一带发起过保护草原运动。红庆河镇年6月,投资万元,年4月底完成驿站文化展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该馆可挖掘、整理、开发、诠释蒙古族文化发展的脉络。——红庆河镇民俗度假村。年,红庆河镇以政府引导、业主参与、企业介入、市场运作的方式,统一整合纳林希里村闲置房屋40间,改造乡村记忆博物馆1处,种植大棚4栋,农家乐3处,以民俗度假村为载体,将传统农事活动、田园风光、乡土民俗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集住宿、文化、休闲、餐饮为一体,打出了“到红庆河赶集”的乡村旅游品牌。每年可接待游客1.2万人次,年收入万元以上。带动了就业,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乌兰夫文化艺术馆。乌兰夫,曾任国家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中华骄子,民族英雄”。年至年,乌兰夫同志曾在伊金霍洛旗红庆河地区开展地下工作达三年之久,在担任新编陆军第三师政治部代理主任期间,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民族上层和宗教上层,积极发展党员,高举抗日旗帜,巩固了伊克昭盟根据地。为了纪念和展示乌兰夫同志这一期间的光辉革命业绩,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由伊金霍洛旗关工委和天骄书画碑林旅游区筹资余万元,在红庆河镇柴达木村三社建设了乌兰夫文化艺术馆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7月1日落成剪彩开馆。景区将民族风格、农耕特色,红色记忆、当代元素、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乌兰夫文化艺术馆文化旅游比翼双飞,为脱贫致富引凤求凰,增效添彩!精干的干部队伍是脱贫致富的保障红庆河镇现有干部职工多人,平均年龄38岁,本科以上学历占80%。镇党委书记杨树伟欣慰地说:“红庆河镇的干部队伍是一支文化层次高、年轻化、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队伍。”镇长史利军自豪地讲“我们这个战斗集体,风清气正、依法行政、敢于担当、工作效率高、吃苦耐劳,是个勤政为民的高效政府”。名副其实,他们以廖俊波光辉形象为榜样,心系黎民衣食住,脚踩田畴山水路,俯首甘为孺子牛,致富笑看花千树,带领几万人民造就了红庆河镇翻天覆地的壮美变化。党的政策决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红庆河人民众志成城,激情飞扬,追逐梦想——攀登险峰望霞飞,伸手长空摘云霓,如日中天正当时,鲲鹏展翅九万里!红庆河田园风光注:本文照片均由红庆河镇提供。往期回顾
高剑/永远的丰碑——记自治区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刘存喜
林金栋/走,拿上铲铲跨上篮篮,掏野菜圪来
☆☆☆☆☆☆☆☆☆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单位:好古学堂
主编:白艳
副主编:康雨朦、王爱明
执行主编:武敏
编辑:侯娇
投稿邮箱:8164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