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如何种植好春土豆很全面的春季土豆种植方案

发布时间:2021/5/3 22:01:10   点击数:

土豆是重要的粮、蔬、饲和工业原料等兼用型经济作物,目前我国已把土豆列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等特点,成为了很多种植户的首选。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春土豆种植技术。

1种薯处理

1.1选种

良种是增产内因,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春马铃薯种植适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高产、优质、抗病和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此外还应选休眠期短、早熟的脱毒种薯。相关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脱毒种薯产量比未脱毒种薯增产30%~50%。目前我省主推的品种有荷兰15(又名鲁引1号、费乌瑞它)、东农、克新系列等。所选种薯要表面光滑、种芽健壮、大小均匀、无病虫为害、无腐烂、无破损。

1.2切块

播种前25~30天将种薯取出,摊晒2~3天,并经常翻动,直到薯皮变青、质地变软、薯芽变白。晾晒后,顺着顶端优势切块,带顶芽纵切,每块质量30-50g左右,切块上至少带1~2个芽眼。通常薯块50g以上者切2块,70~g切3块。切块的整个过程都要注意切刀的消毒,防止切刀传染病害,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0.1%高锰酸钾、75%酒精或5%福尔马林清洗刀片,当切刀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切成块后用草木灰拌种,置于阴凉通风处摊晒,以利刀口愈合。

1.3催芽

相关研究表明,催芽播种的马铃薯比不催芽的增产10%~20%。生产上催芽一般在室内、温室大棚内或育苗温床中进行,用湿沙或湿润锯末覆盖。将晾晒好的种薯放在通风凉爽、温度较低的地方,一般要求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60%~70%,在地面铺设一层5~10cm的湿沙或湿润锯末,上面摆放一层种薯,接着一层湿沙或湿润锯末,再放一层种薯,摆3~4层为宜,最后盖上草毡或麻袋保湿。催芽期间每隔5~7天检查1次,如发现烂薯及时挑出。待芽长到1.5~2cm时,将种薯从湿沙或锯末中捡出,放在15℃散射光下晾晒,促使绿芽健壮,炼芽1~3天即可播种。注意催芽用的沙子或锯末不可过干或过湿,一般以手握不出水为宜。也可用赤霉素催芽,即在铺种薯前用10mg/L的赤霉素浸种20分钟,捞出后随即铺入湿沙床中催芽。当然不催芽也可以,需要提前30天播种。

2整地施肥

2.1地块选择

选地势高燥、旱能浇、涝能排、土质疏松且深厚肥沃的砂质地或砂壤地种植。前茬忌种茄科作物、甘薯等。

2.2整地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深耕是高产稳产的基础。一般于冬前深耕25~30cm晒垡,开春撒施土杂肥后再深耕细耙,精细整地,结合合理施肥,促使早出苗、早发棵、早结薯,获得高产。春马铃薯生长期短,肥料的吸收主要来自底肥,所以,应遵循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通常基肥m2施腐熟优质有机肥~kg,尿素10kg,磷酸二铵30~40kg,硫酸钾型复合肥30~40kg,钾肥忌用氯化钾。

3播种

3.1适时播种

春马铃薯生育期周期短,适宜播种期是由终霜期向前推算40~50天。山东省覆膜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10cm地温7℃以上时播种。

3.2播种方法

春马铃薯种植以早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一般m2栽种~株。栽种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单垄单行种植,行距60~70cm,株距15~20cm,m2种株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播后覆土6~8cm,喷乙草胺或施田补除草,随后盖好地膜;另一种是宽垄双行错位栽植(大垄双行种植),垄宽80~90cm,株距25~30cm,沟深8~10cm,覆土起垄,m2种株左右,种块到垄顶12cm,错位排种,后喷洒乙草胺,覆盖地膜,地膜要拉直、压好。

4田间管理

4.1破膜放苗、补苗

地膜覆盖马铃薯播后20~25天出苗,出苗后在9:00前进行田间检查并及时破膜放苗,以防膜热烫苗,并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发现缺苗可就近将邻近的多余全株带土移栽。

4.2施肥、浇水

马铃薯栽种管理的原则是前促后控。马铃薯生长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0%~80%,开花期和薯块膨大期这2个关键时期绝对不能缺水,生长中后期雨水较多,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涝,否则易造成块茎腐烂。出苗前浇水以土壤墒情而定,墒情好不用浇水;墒情差,可于出苗前半个月浇1次水。苗出齐后浇1次水,以后适当控水蹲苗,团棵期再浇第2次水,以后视天气情况在始花期、盛花期、花末期之后每隔1周左右浇水一次,直到收获前半个月为止,浇水时切勿漫过垄面。

追肥随每次浇水进行,宜早不宜迟。第1次在出苗后,m2追施尿素5kg;第2次m2施三元复合肥30kg、硫酸钾15kg,此时叶面追肥效果更好,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7~10天1次,连喷2次,以后酌施三元复合肥。

4.3植株调整

出现花蕾应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薯块膨大。一般打顶后侧枝生长会过旺,此时应适当摘除多余侧枝,并喷施30mg/L的15%多效唑抑制茎叶徒长,促进养分向块茎输送,提高薯块产量。

5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种病虫害也呈增强趋势。常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和环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

防治马铃薯病虫害,要掌握防重于治,统筹考虑,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抗病品种选择等手段,形成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栽前选抗病品种;忌前茬为茄科作物;施足基肥、重施有机肥和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石灰处理土壤等。早疫病可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隔6~10天1次,连喷2~3次;晚疫病用25%甲霜灵倍液或80%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喷施72%农用链霉素0倍液防治环腐病;马铃薯病毒病重点是选不带病毒的种薯和防止蚜虫传播。蚜虫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采取毒饵诱杀;蝼蛄可用灯光或者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乳剂1倍液于翻地前喷施,可有效杀死地下蛴螬和金针虫。

6收薯与贮藏

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中下部叶片已枯萎或拔茎摇动,表明马铃薯已达到最佳成熟期,此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应选晴天上午,于土壤干爽时进行,收后在田间摊晾2~3h,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待晾干表皮后运走,并放在阴凉室内进行短期贮藏。

要了解更多农业知识,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jg/2234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