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补脾不健脾,越补越虚,一个健脾祛湿的茶饮

发布时间:2021/7/11 11:52:45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治吗 http://www.xcgfxx.com/m/

探索生命之谜,发现中医之美

懂点中医,水平一般,乐意分享,助有缘人!

都知道山药补脾,尤其是淮山药。《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上品:"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不过当时的山药可能是野生的,还未进入人工栽培阶段。山药的功效主要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脾为肺之母,养好脾胃,有助于食物的吸收,对养肺也有帮助。山药具有补脾的作用,但是有人却越补越虚,到底为何?要辩证看待脾虚。饮食伤脾、外感湿邪伤脾、情志不畅肝郁等导致的脾虚。调理脾胃要兼顾气滞、食滞、痰湿中阻等,多用健脾的方法。日久脾失运健,已经有了病理产物,就得先健脾。先清除痰、湿、食滞等障碍物后,再用补脾的方法。过度疲劳、年老体衰等导致的脾虚多为单纯的脾气虚,可用补法;这一类型的脾虚者吃山药就可以了。但是实际生活,单纯脾气虚的病人比较少,大多都是虚中有湿,所以对于脾虚,我们一般采取先健脾祛湿,后补脾的调理方法。痰湿与脾虚之间会相互“促进”。脾虚者运化水谷无力,就容易形成水湿痰饮。打个比方,马上到收小麦的季节了,麦子收割完后,你们家人手少运力不足,麦子还没来得及全部运回家,下了一场雨,地里面的一些麦子淋后再一晒太阳,发霉变质了。脾虚的人就是这个样子,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运输到全身的组织器官供身体利用,就慢慢的变成了病理产物。不良饮食习惯最容易痰湿重,有的人喜食生冷,经常吃一些滋腻的水果、食物,这些东西不好消化,无形之中增加脾胃负担。就像一个人,能挑斤的担子,你给他挑80斤,他每天都干的不亦乐乎。如果给他挑斤,勉强也能挑的动,但是时间长了,就把人累坏了。这就是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脾虚湿盛。脾虚为本,痰湿为标。健脾,清废物,祛痰湿。想要补脾虚,先清清体内的痰湿。给大家介绍一个健脾益气,利水祛湿的赤小豆茯苓汤。材料:赤小豆、茯苓、芡实、薏苡仁。将茯苓块、薏仁、芡实和赤小豆泡一至两小时,煮开后,小火30分钟,用量以1:1等同的比例。功效:方中茯苓、芡实可健脾化湿;薏苡仁、赤小豆可利尿祛湿;赤小豆、茯苓、芡实为平性,薏苡仁虽凉,但经炒制后,可去除其凉性。这个茶饮方祛湿又不至于伤脾阳,可日常饮用。补脾,让脾胃运转。清除障碍物后,可以开始补了,让脾胃的功能慢慢的恢复,让脾胃运转起来。食疗:我们一般会在补脾的食物或药物中加一点行气的食膳。如传统美食桂花糕中,用香甜的糯米补脾虚,加上芳香醒脾的桂花来点缀,使得糯米不滞脾。我们也可以在日常膳食中加入陈皮。陈皮健脾行气,可化食物中的滋腻。平时泡红枣枸杞茶也可以加一点陈皮。最简单的吃法是山药。做山药粥,或者是直接清炒山药就可以了,不适合与其他的食物相配。水果一定要吃应季的,不要吃反季节的。俗话说:“梨不见犁”,梨是秋天的水果,而犁是春天耕地的时候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把梨放在第二年春季再吃,那样会伤你的肝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jg/234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