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贴秋膘有宜有忌立秋后调养脾胃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2/11/23 22:05:09   点击数: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特别策划《节气新语》栏目,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做客演播室向大众科普中医养生知识。

贴秋膘并非人人需要这些人不宜盲目进补

入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指的是人们此时开始进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需要贴秋膘,贴秋膘更适合于虚证人群,一些营养过剩人群,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加重原发病。

秋季进补有何原则?

1、循序渐进。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人们由于大量吃冷饮、冰冻食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此时大量进补必然难以消化吸收。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脾胃应有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可先补食一些既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

2、选择合适的食材进行调养。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等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是很好的选择。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效。

秋季易发胃肠功能紊乱调养脾胃遵循五原则

现代人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对脾胃不利。尤其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身体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导致胃肠收缩、痉挛,引起胃痉挛、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

在养生学上,有“秋来伏不去”之说,此时正是调养脾胃的最好时机,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调养脾胃可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饮食作息规律

在干燥的秋天,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血管会较脆弱。尤其是对胃溃疡、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2、以淡补为主

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3、吃祛湿热的药膳

脾胃虚弱者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膳,对身体大有裨益。祛湿的药材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记载:“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4、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

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5、少吃消暑水果

俗话说“秋瓜坏肚”。入秋后,虽然天气仍然很炎热,但是阳气已逐渐消退,多数地区都不宜再食用夏日消暑水果。夏天时大量吃生冷食物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会损伤脾阳而导致出现腹泻等脾胃疾患。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参考文献:

陈淑长,迟景勋.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pz/261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