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营养 >> 大家一起来了解山药吧
山药,中医名称为薯蓣,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药食同源的意思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食用的食物,同时兼具治病药效。这样的植物在中医里不在少数,山药就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为了大家准备食物补充营养时,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改善身体,我今天多讲解下山药各方面的功效。
这短短20个字,记载了当时人们对山药作用的认识。大家认识中医,主要的障碍就是文言文,平时我们医生除了看现代的医学知识,也会研究下古文,方便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我先给大家这段话的意思。
伤中,“中”指的就是脾胃,因为人体最中的位置就是脾胃,“中”这个字,主要是古人象形文化的一种表达,在这里代指脾胃。
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内也,不高不低。
中是脾胃的意思弄清楚了,整句话就好懂了
山药,主要治疗脾胃功能受伤,补脾胃,补充气力,脾胃健康,肌肉自然得到滋养,所以才有“长肌肉”的说法
用山药熬粥,就是取的山药补益脾胃的作用
像古代的《食疗》,《食医心镜》,《太平圣惠方》,这些书里都有用山药调理脾胃,治疗身体羸弱的记载,山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体质,因为它可以改善脾胃,对脾胃的吸收能力很有帮助。所以我给很多小朋友调理脾胃的时候,开食疗方的时候,都会配上山药。
上面说的是《神农本草经》对山药的记载。山药作用繁多,在《名医别录》它是这样记载的:
薯蓣(山药),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
在人们食用山药的过程中,医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山药还有很多作用,用现代的语言来翻译可以理解为,山药:可以治疗面瘫,面神经麻痹,头晕眼睛晃,腰痛,性功能弱,心烦,身体虚弱等。
《药性论》:薯蓣,能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疼,镇心神,安魂魄,开达心孔,多记事,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唐代时期,那时的人们对山药的用法有了新的认识。
《药性论》就是唐代名医甄权的著作。上面这段话,说的是山药有镇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睡眠,同时,特别的一点,有提到山药的一个作用,长记性,多记事。这个作用我自己也有用,不要问医生我的记性怎么这么好,自然是有秘方的,山药就是其中一味药
平时煲点山药粥喝,对小孩子的记性是确有帮助的
现代学习的压力很大,也特别强调记忆力,在食物方面能帮到小孩增强体质,改善记忆力,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从山药最早的记载讲起,最早从多年前,就有食用山药的记载,那时物资粮食匮乏,不像有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让粮食产量大增。
那会儿山药还是人们的主食之一,那时山药主要用来充饥,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一书记载:薯蕷(山药),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平时失眠的朋友,可以喝点山药粥当早餐,对睡眠也会有所助益
当然,失眠问题严重的还是以中药药物,配以针灸治疗为主
《日华子本草》记载,薯蓣(山药),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这本书里,里面有几条和上面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用字有细微差别,比如说山药能够安神助睡眠,能够治疗性功能弱,能强筋骨强壮体质,能改善记性,治疗健忘。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总结下山药的作用:
1,调理脾胃,治疗脾胃伤食,脾胃虚弱
2,增长气力
3,治疗面神经麻痹,头晕眼花
4,治疗腰痛
5,治疗心烦
6,治疗性功能弱,治疗早泄遗精
7,安神助睡眠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人吃山药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一次吃山药量特别多的人才回拉肚子,因为山药富含黏液蛋白,对肠道是有着润滑作用,一次吃山药的量特别多,就会比较敏感,所以有个别人吃山药会腹泻的,这样的情况可以先不吃山药。
吃山药的方法很多,比如煲粥当早餐,比如清炒淮山,比如炖汤,比如和其他中药配伍。
山药这些用法,作用都会有,平时身体一些细微的不舒服,可以通过食疗来改善,是不需要吃药的。这就是食疗的意义。
点击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