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厉害了,宁化这个村每亩山药收入上万元,卖

发布时间:2017/11/22 8:01:55   点击数:

从一亩地收入勉强元左右到多元,这样的土地生金财富故事正在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上演。

三黄村是中共宁化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现有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农民主要种植烤烟、水稻、山药为主,有户人。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共32户,村民冯玉平就是其中一个。

“刚卖完一茬雪薯,一亩就卖一万多元,春节再把剩下的3亩多卖了,今年收入会有10多万元。”时值秋收,在曹坊镇三黄村三组金黄色的稻田里,冯玉平在田间边割烟后稻,边细数今年雪薯的收入。妻子患眼疾也坚持戴帽子和墨镜在田间帮忙。

冯玉平说的雪薯,其实就是北方人常说的淮山药,因肉质雪白,在宁化客家人嘴里被称为雪薯。

冯玉平一家4口人,平日种靠种几亩烟稻,虽不富裕,小日子过得也算四平八稳,后来,妻子因角膜炎,换角膜手术后,至今眼睛都怕光,丧失了劳动力,每天还是吃药稳定眼睛病情,一家生活陷入贫困。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年冯玉平被定为精准扶贫户,年底甩掉“贫困帽子”。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山药市场行情好,村里合作社拉我进社,然后技术指导到位,我肯花力气,天气又给力,每亩山药收入上万元,山药卖到我们农民笑啊!”冯玉平说到山药就十分高兴。

冯玉平说的合作社,就是年1月,三黄村成立的宁化县三星山药专业合作社,村委会主任冯国民是三星山药合作社的第一任理事长。

曹坊镇三黄村种山药有很久的历史了,过去种植技术传统,一畦双排种植,下足底肥农家肥,种出来的山药产量低,卖相差,雪白的薯肉还经常长“锈”,经济价值收益低。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增强,淮山药日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食补家常菜,淮山羹、淮山饼、淮山猪脚、焖淮山……吃法很多,花样不断,对食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上要求薯条要直、要长且无锈斑。为了让村民的山药种出效益,村里成立了合作社。

合作社既请教过县农业局专家,也到外地学习了套管种植,数年的摸索,三黄村山药种植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种植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整畦时,泥土要打得足够碎,起高垅,改双排为单排,单边种植,斜底放肥。种植成本更低,种出的的山药既好挖收,产量高,收获的山药又锈斑少,条条健康貌美,身高腿长,肥瘦合适,三黄村的山药变得不愁卖,龙岩、厦门、福州的老板主动进村收货。

为此合作社于年9月注册“寕山”牌商标,并申请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山药)”认证。年,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社员户,全村种植山药余亩。

冯国民介绍说,山药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投资入股,年以来吸纳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周边5户参与种植。年该村6户19人贫困户脱贫,今年计划可脱贫6户18人。该村按“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三年先后带动余户群众,以订单种植推动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增收致富。

以冯玉平为例,今年就种了山药12亩,目前卖了6亩多,就赚了6万多元,亩产值已达上万元。山药已经成为三黄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冯玉平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说:“感谢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这日子过得有奔头。”

冯国民作为村山药合作社的老理事长,如今已经交棒年青人,他自豪地说,“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山药种植,我村9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3层砖混结构新房,82盏路灯照亮全村,组组通上水泥路,水利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子变美了,我们老百姓红红火火的日子,就是对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最好献礼。”(张丽勍黄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甲氧沙林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zf/142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