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是他让山药成为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发布时间:2017/12/17 17:38:28   点击数:

清末民初,

中医有一位大家。

医学史文献权威余瀛鳌老先生评价他说:

19世纪上半叶,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影响能和其相比,

从那以后,中医也再没出现过有类似影响的人物。

这位杏林高人究竟是谁,他医术高明到这等地步?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通县人高崇勋,

妻子患病卧床半年有余,

汤药无效,气短不继,

眼看不久于人世,家人束手无策。

此时二女儿德清指着一本书对父亲说:

这书里说,山药可以救命!

高崇勋看过书后,照猫画虎,

将家中四两山药煎汤给妻子服下。

几十分钟后,患者症状减轻,气息竟也接续上了。

家人大喜,此后每日给患者服用山药汤。

四个月后,患者痊愈。

单凭一味普通的食材便可治疗疑难杂症,

说明著书之人对药性精通程度已臻化境。

高崇勋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远千里寻到此人,

拜在其门下,成为其著名弟子。

这位杏林高人,便是张锡纯;

这本书,就是他毕生绝学的代表作: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字寿甫,

河北省盐山县人,祖籍山东诸城,

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身于书香之家,

父亲一心想让他参加科举,光宗耀祖,

张锡纯因此熟读四书五经,

攻举业,求功名。

不过他本人却对中医格外有兴趣,

喜欢看医生诊病,又爱听些医理医事,

不知不觉中竟于中医粗通一二,

弱冠之时已开始给人诊脉。

年,张锡纯参加科举落第。

说来也不奇怪,

因为张锡纯虽国学根基扎实,对学问有深厚见解,

于八股文上却是欠些火候。

年,张锡纯治愈了

连当时的名医高鲁轩、毛仙阁

都束手无策的危重症,

颇受二人称道,

前来问诊的人也慢慢变多,

张锡纯却怕有违父命,很是顾忌。

母亲知道后,对他说:

“病家昐医如溺水求援,汝果能治,宜急往救之。

然临证时,须多加小心,慎勿鲁莽误人!”

张锡纯这才开始应诊。

年,张锡纯再度赴津赶考。

此时有位朋友约张锡纯往同乡一位部郎家中小聚,

碰上主人家女仆病重,

“昏不知人,呼之不应”。

此时病情确实很危急了。该怎么治疗呢?

张锡纯诊后,认为邪气少,正气虚,宜固本扶正,

仅用熟地、生山药、甘草三味药组方。

大家一看,这药开得,主药就三味,

同时量大,都是一两以上了,这个方法行吗?

结果是一服喝完就“尽剂而愈”。

是年科举,张锡纯虽再次失利,

但却因此次在津治病而名声大振。

次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穷途末路,

张锡纯断了科举的念头,遂遵父命正式改学医学。

年科举废除,兴办新式学堂,

整个盐山地区只有张锡纯能胜任代数和几何老师,

自此他一边授课,一边行医,

同时又开始自学物理、生物和西医科学。

他说:“年过三旬始见西人医书,

颇喜其讲解新异多出中医之外。”

接触西学之后,

张锡纯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潜心于医学,

经历十余年研究,学术思想日趋成熟。

年,他编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

在自序里,他写道:

“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

故学医者以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

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

济世活人,便是张锡纯投身医学的目的。

辛亥革命后,

国民革命军邀请张锡纯去做军医正,

他于52岁之年正式作了一名医生,

从此随军辗转各地。

年,奉天设立医院:

医院,

聘张锡纯为院长。

医院甫一开业,就屡治重症,

手到病除,引起极大轰动。

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不断出版,

医界竞相购买。

书中不仅记录了大量的本草内容,

还将很多当时能够见到的西药列入其中,

写明药性、如何使用及自己的心得。

如他论述阿司匹林为“其味甚酸,其性最善发汗”,

不拘一格,把西药按照中药的思路去整理,

与中药配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直奉战争开始后,

张锡纯又来到了相对稳定的天津开办诊所,

此时他已67岁。

在天津,他出版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第五、六期。

很多人读了此书,想向他学习,

又苦于路途遥远,无法当面拜师,

张锡纯因此想到开办“国医函授班”。

从此,他白天看病,晚上编写讲义,给学生写信。

年,张锡纯终因劳累过度去世,享年73岁。

张锡纯认为,

学医第一层功夫在识药性,

常以身试药,确知其药力和性味,明其用途,

故其用药素来以组方精简、用量精确著称,

常用二三味药甚至一味药治病。

他对诸家本草有争议之处,也以临床为准。

张锡纯治伤寒学,

绝不依照原论逐节发挥,

而是引申触长、印证补充。

他将中医之义与西医之实验融会贯通,

用西医病理知识来解释中医病症,

又用中医方法描述西医药理,

西医辩病、中医辩证,

成为医学上一大贡献。

张锡纯出生在社会动荡、

西学渐进、国学式微的年代,

三十多岁开始改学医学,五十多岁才成名医,

大器晚成,却从未停止脚步,

凭借孜孜不倦的努力,

向世人证明了中医的伟大。

他治医不计私利,凡有心得,必于医界公布。

刊印书籍惯例赠送,每难盈利。

他一生救人无数,又中西汇通,

是中医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点击阅读#大医精诚#系列文章

赞赏

长按







































白殿风好治吗
白颠疯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zf/145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