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干饭人必看土豆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发布时间:2021/5/5 10:06:19   点击数:

美味的土豆,想必是许多人的最爱。

土豆丝脆脆的嚼劲,酸酸的味道,辣辣的感觉,足以让干饭人胃口大开。

而薯条和薯片配上肥宅快乐水,就能在家快快乐乐宅一天。

好了,进入正题。

尽管土豆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但它进入中国的时间,只不过短短三百余年。

它最初被视为魔鬼带来的植株,广受欧洲人的鄙弃,后来它却用自己的美味征服了全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波澜壮阔”的土豆小史。

Part.1

从万人敬仰到广遭鄙弃

土豆,或曰马铃薯,其原产地在遥远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区。

印第安人种植土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土豆的收成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因此印第安人将土豆尊奉为“丰收之神”。

如果某年的土豆减产严重,印第安人就会认为是“怠慢”了马铃薯神,必须举行一次盛大而残酷的祭祀仪式:杀死牲畜和童男童女,将他们作为祭品,乞求马铃薯神保佑丰收。

新世界的开拓者哥伦布,第一个见识到了这种长相独特的植物,并在他的笔记中记载:“印第安人很喜欢吃‘土核果’,这对于西班牙人来说也是一道好菜。”

然而西班牙人真正占据南美州的土地后,却并不认同哥伦布的发言。

他们将这一印第安人口中常说的美食带回欧洲,却并不食用,只钟情于它那漂漂亮亮的花朵。

当时,西班牙王室将土豆种植在塞维利亚近郊的花园里,满心期待它们开出美丽的花瓣;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将土豆带到了自己的园林之中,作为观赏植物存在。

相比于让土豆登上餐桌,他更喜欢拔下土豆的花朵,送给自己夫人玛丽作为头花装饰。

▲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

此外,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他在年将土豆栽种到了自己的观赏花园之中,闲暇时候,就去欣赏一番土豆的……美丽植株……

与此同时,当时的宗教氛围让土豆污名远扬。基层神职人员会在布道时禁止提到土豆的名字——因为它不曾被记载于《圣经》之中,基督徒也绝不能食用土豆。

在这样的背景下,土豆不仅被视为女巫的“邪恶”植物,还被诬蔑会导致战争,饥荒(与事实恰恰相反),麻风病,结核病和肥胖。

▲烧死女巫

一言以蔽之,他们认为土豆的威胁性极高,是魔鬼从新大陆带来的杰作……

Part.

开始征服世界

因此,当土豆进入欧洲大陆时,只有最底层的劳工才会选择食用它们。

对于穷人来说,只要能吃饱,哪管那么多。

而土豆的食用比它的种植还要简单:挖出来,放在锅里煮,或者扔到火里烤,熟了就可以吃。

除此之外,它还便于携带,不容易变质,能够管饱,很快就成为了西部航线上水手们最钟爱的食物。

这导致在欧洲中上层人士眼中,土豆几百年来都是低等人的蔬菜,难登大雅之堂。直到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带来猛烈的冲击,这种傲慢才化为齑粉。

年,西班牙舰队包围了荷兰的莱顿城。当时的荷军在城中苦守3个月,整个城被吃个精光。

后来,援军赶到把西班牙人打退,饿得眼冒金星的荷兰人在扫荡西班牙人的遗留物时发现了土豆和其它蔬菜,便一股脑儿全倒进锅里煮了。

结果发现,好家伙,意外地好吃!荷兰人简直泪流满面。

直到今天,土豆还是荷兰的“国菜”——Hutspot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而到了18世纪,残酷的七年战争使欧洲大陆饥荒肆虐,饿殍遍地,到处都是吃不饱的人。

自此,当时沦落为饥民的一些贵族和中产开启了真香模式,充分品尝到了土豆的美味。

土豆也开始一步一步席卷欧洲人的餐桌。

▲七年战争

至于土豆的别种吃法,为其征服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

年,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总统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土豆烹饪方式。

年,一个富有的商人在纽约的某个时尚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土豆太厚,将其退给了厨房。

为了教训一下这个傲慢的顾客,大厨切了一些像纸一样薄的土豆片,放在油锅中炸,并撒上盐。

▲薯片

不料这位客人非常喜欢大厨的“Saratoga脆片”。从此,薯片开始在全世界风行。

Part.3

进入中国

明末清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原产美洲的大批农作物也被欧洲殖民者通过海路带到了东方,土豆便是在此时传入了中国。

因此,如果你穿越回清朝以前的朝代,就得做好吃不到土豆的准备。

▲康乾盛世

自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年(公元年)平定三藩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内地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动乱。

所谓“承平日久,生齿日繁”,人口日益增多导致对耕地的需求增加,致使人们不断开垦那些贫瘠的山区土地。

然而在山区,稻米、小麦、粟米和高粱这些本土的作物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从美洲引入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开始展头露脚。它们的生命力极为旺盛,在贫瘠的高岗山坡中也能茁壮成长,极大地缓解了当时人们的吃饭难题。

如光绪年间的《奉节县志》所记:“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农民之食,全恃此矣”。

▲《奉节县志》书影

而相比之下,土豆易种、耐寒、耐瘠的属性极为突出,在连玉米都养不活的高寒山区也能获得丰收。

而且“三月种,五月熟;取子再种,七月又熟;又种,九月又熟”可以达到“一岁三熟”,是极为理想的抗灾备荒作物。

因此,在乾隆中期以后,土豆得到广泛种植。中国人口也从乾隆六年(年)的1.4亿,几乎是直线上升到道光三十年(年)前所未有的顶峰4.3亿。

短短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倍,但同期中国耕地面积的增幅还不足6%。

由此可见,美国知名环境史学家W.H.麦克尼尔所言非虚:“土豆改变了世界历史,这并非荒唐事……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对于在饥饿中挣扎的人们来说,看似不起眼的土豆,不啻“天降嘉谷”,填饱了千万人的肚子,拯救了无数次的饥荒。

走笔至此,我看着盘中最爱吃的酸辣土豆丝,不禁百感交集,一声长叹。

作者:真真学长责编:乌桐监制:凌老师、应老师-往期精彩-干饭人必看:古代大米的多种吃法没有口袋的古人,出门带的都是什么包?在古代,想吃糖该怎么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jg/223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