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加工 >> 一字一节气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今年,金华发布特别策划《一字一节气》。每一期,小布会挑选几个比较能代表当个节气的汉字,而网友们可以在文末给自己觉得最具代表性的那一个字投上1票,此外,你也可以留言,为节气贴一个标签。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guā
瓜
啃秋,又称咬秋,即立秋日吃瓜。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r
热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shōu
收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说的就是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bǔ
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除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字,
你会给二十四节气贴一个怎样的标签?
换句话说,“立秋”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欢迎留言你心目中的“立秋”节气标签。
吃西瓜
太晒了
丰收啦好热
清凉糕秋老虎银耳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补气血防秋燥
贴秋膘
喜欢我们的特别策划吗
右下角点个“好看”呗
往期精彩回顾
编辑
傅欣仪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