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营养 >> 春节后,小儿积食高发,怎样化解
春节期间,家长们的聚会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孩子跟着一起吃吃喝喝,不乏大鱼大肉之类的高脂肪重盐份的菜、糖果、零食等也没少吃。
不用说,宝宝的饮食规律多少也会被打破。节后是宝宝肠胃出现问题的高峰期,积食、脾胃不和找上门!
这些矛盾、这些隐患,我们应该如何化解呢?
听一听郑州仲华国医馆专家怎么说
首先,说下积食到底是什么?
积食一般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后,出现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现象,事实上中医自古对小儿积食非常重视,早在明朝的《幼科折衷》里就写到:若夫小儿乳哺未息,胃气未全,父母不能调摄。遂令恣食肥甘生冷,积滞胶固,以致身热体瘦,面色萎黄,或肚大青筋,虫痛泻痢,而诸疳之症作矣。
什么意思呢?
小儿的脾胃发育尚未健全,不知饱饿,如果父母喂养不当,损伤脾胃后,肥甘生冷长期积聚在体内,慢慢小儿出现身热消瘦,面色萎黄,或腹部胀满,肚大青筋,腹痛腹泻等现代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症状。
吃得多和吃得油腻很好理解,因为不好消化嘛。生病不能大补,是因为生病时脾胃功能相对也会变弱,这时给孩子大补是加重脾胃的负担,到时病好了,积食又出来了。多数水果都偏寒凉,吃多了就会消耗孩子的阳气容易脾虚,脾虚了要积食那就太容易了。
另外,孩子天生脾常不足,脾胃的工作能力本来就不如大人。如果每天都多吃半碗饭,多吃一个鸡蛋两个水果,想不积食都难。
孩子积食危害多多,孩子积食都有哪些表现呢?
1、睡觉不老实,难入睡
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爱翻来滚去,身体扭来扭去,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孩子饮食规律、身体健康,那么睡眠应该是比较安稳的。而孩子一旦积食,睡眠就变得不安稳,孩子可能会手脚乱舞、牙关紧咬、不断翻身。
2、饭量变小,胃口不好
平时孩子总是吃完了喊着还要吃,爱吃的菜还会多吃几口,但是如果突然有对食物不感兴趣,饭量没有以前多了,吃几口就停下了,不愿意再继续吃,或者吃不下的现象,很有可能就是积食的现象。
3、肚子胀,肚子疼
有的孩子经常喊肚子疼或不舒服,并且还没喂食时,一摸他的肚子就是胀胀的,如果用手按按,发现还有些发硬的话,积食就比较严重了,伴随的就是便秘,大便很硬,很臭。
4、面色发黄,舌苔变厚
健康宝宝的舌苔都是舌体柔软、淡红润泽,舌面有干湿适中淡淡的薄苔,而且口中没有气味。但出现积食就不一样了,孩子的舌苔会变得白厚、腻腻的,严重了还会有很重的口气;而且孩子的气色不好,面色发黄。
5、精神不佳,恶心发烧
都说孩子不会装病,其实一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如果孩子积食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精神会很差,脾气也比以前大很多,容易烦躁、哭闹。很多孩子还会出现经常恶心、咳嗽、莫名的发烧等症状。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积食
1、闻口气
宝宝口气有酸臭或腐臭味时,积食的可能性很大。部分孩子平时可能没有口气,所以还要留意孩子打嗝,如果发现孩子打嗝赶紧凑上去闻一闻。如果有反上来的酸臭味,那就很有可能是积食或积食前兆。
2、看舌苔
积食的孩子,舌苔一般比较厚腻,黄厚白厚都有可能,少部分孩子舌苔不厚但是表现为舌尖比较红。
通常来说,如果舌苔变化是积食几天后会偏厚,再逐渐变黄腻;如果宝妈观察到孩子舌苔黄厚,那积食最少是有几天了。
3、看大便
有积食的孩子,大便的次数和形态也会有改变,不顺畅或者拉稀都有可能,但一般都会有黏腻的感觉。而且味道会很重,可能头几天味道会很臭,后面会慢慢变淡些,变成淡淡的腥臭。
4、食欲不正常
食欲不正常有两种极端,一种是不想吃东西,老觉得没胃口,肚子胀胀的有饱腹感。一种是似乎怎么也吃不饱,平时可能只对肉类、重口味的菜比较感兴趣。
5、看下眼袋
下眼袋对应的脏器是脾,下眼袋发生颜色变化就提示了脾的变化。下眼袋发青可能是脾胃虚寒,发红则有可能是积食产热。
孩子积食家长这样做
推拿按摩来帮忙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由指根到指尖方向推。
作用:消积导滞、降逆止呕。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方向)。
作用:清利肠腑,导积滞。
3、掐揉四横缝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4、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5、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食疗方
1、山药米粥
取山药片克,大米或小黄米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即可。适合小儿积食不消、厌食、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等表现。
2、陈皮蜂蜜水
放入陈皮,加水,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15分钟,最后加蜂蜜调味,当饮料喝。在外面不方面煎熬,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着喝。本方适合积食前有腹胀的情况。
3、糖炒山楂
取红糖适量(如宝宝发热,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加入山楂(切开,留核)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适量服用。本方尤其适合化解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4、大麦茶
放入麦芽,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20分钟,取~毫升,一日分3次服用。用炒麦芽磨粉后熬粥,具有同样疗效。
总之,宝宝积食是肠胃负担过重,在饮食上要多吃粗粮、绿色蔬菜,新鲜的绿叶蔬菜、小米粥、面条汤等,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