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做法 >> 山药种植新技术,高产量全靠它不要错过
山药的栽培技术
山药具较为可观的经济价值。本文山药的适宜的生长环境入手,分析讨论山药的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以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具体如下:
1、适宜山药的生长环境山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太苛刻,适应能力较强。山药喜温,并且能够耐寒。但是种植山药不能涝或干旱,不能够积水。山药的地上茎叶部分喜温怕霜,比较适宜的栽培温度为二十五至二十八摄氏度;适宜块茎发芽的温度为十五摄氏度左右,在二十至二十四摄氏度时,块茎生长最为迅速,但当温度低于二十摄氏度时,块茎的生长便会受到阻碍。块茎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于块茎积累养分。栽种山药适宜选用向阳的地块。山药的病虫害较为厉害,适宜于轮作,同一地块,最多连续种植两年,不能连续种植。
2、山药的种植技术2.1整地
山药种植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结构疏松,排水性能以及透气好的沙质土壤。山药种植需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排水透气性能差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山药。由于山药的病虫害比较厉害,同一地块不能够连续种植山药,应轮作其他作物。选择好地块后,进行翻耕后,应施足底肥。根据山药的品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沟宽、沟深。例如长根品种,行距可选择为1m,开挖南北方向的深沟,沟宽不宜过大,28cm~30cm即可,深度约为cm左右。山药种植一般采用隔行开挖的方式,先挖开一条沟填平后再继续开挖另外半条沟。挖沟时,将上下两层土分别堆放在两侧,经过晾晒后,再分别填在底层土上。开挖种植沟时,应该清理掉土壤中的瓦砾等杂质。
2.2选种
山药分为芦头和珠芽繁殖两种繁殖方式。两种繁殖方式的目的有所不同,芦头繁殖主要是生产山药的,珠芽繁殖主要是用来育苗的。由于芦头连续的栽种易于使品种退化,这时便可以用珠芽进行育苗培养。两到三年便需要进行一次珠芽育苗。太谷山药、铁棍山药是比较好的品种。芦头繁殖是在山药收获的时候,在芦头7~15cm处切断后,再切成10~15cm的小段,切口处抹上草木灰,以使切口愈合,风干四到五天,将处理好的山药块放于室内进行沙藏,以备播种需要。珠芽繁殖则是在山药植株成熟枯萎的时候,摘下珠芽(零余子),选择色泽好、个头饱满,并且没有病虫害的作为育苗的种子。于放于室外越冬或者室内沙藏。
2.3出苗搭架
山药适宜于在清明青后进行栽种。珠芽栽培一般采用的是垄作或者高畦进行种植。畦作一般以畦间距20~25cm进行开沟,畦沟深约6~10cm。垄作则在陇上开沟栽种。无论垄作还是畦作,株距均约为10cm,栽种下两到三个珠芽。之后进行覆土,栽种后需要及时浇水或者在其上覆盖一层谷草,以使土壤能够保持水分,保持湿润。当年秋季来临时,便可以挖出来以备栽种。芦头栽种则适宜于平畦及垄作。畦作行距则相对于珠芽种植的行距较大一些,一般为30~45cm,沟深较深,为15cm左右。芦头栽种可以单行或者双行种植。双行种植可将芦头放置于沟内中心线两侧。栽种后,施加粪土,或者直接覆土,并进行轻微的压实,之后再进行浇水或者覆盖一层稻草以保证土壤水分,保持山药生长环境的湿润。
3、栽培管理3.1浇水
山药种植需要及时适量浇水,以保持水分。适宜的水分能够使得山药的根系能够及时吸收水分供养上部组织。使得山药的根茎叶都能够茁壮生长。干旱则易于使植株枯萎,根部产生畸形。在对山药植株进行第一次浇水时,不应该浇得过多,浇水过多易于使山药长成粗脖子。在地表还没有干透时,应该进行第二次浇水。往后浇水的次数应该慢慢地增加,但是浇水深度以不超过山药的根部为宜。浇水应该在早上或者晚上进行,切记不能在中午对植株进行浇水。中午浇水易于使得植株根部的温差过大,使得根部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