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加工 >> 牛大力力大如牛,令人力气大增
牛大力,是一味中药,是一味听了名字就不会忘记的中药,他还有一个好兄弟,叫:千斤拔,同样霸气的名字,同样一听就不会忘记,一个具有牛的力气,一个千斤都可拔起。
其实牛大力还有许多其它名字:比如扮山虎、山莲藕、倒吊金钟、大力薯等,但人们还是选择了牛大力做为他的正名,因为牛大力突出了该药的功效力大如牛,专属性强,重点突出,故可担当此正名大任。
相传,南越族首领冼夫人,一次在广东某地率部平叛的战役中,激战数日,粮草紧缺、兵困马乏,部队便寻些野果充饥,有些士兵误将一种植物的根当作粉葛煮汤食用。次日,食过该汤的士兵神采奕奕、体力充沛,冼夫人觉得好奇,追问缘由,士兵便将“粉葛”呈给冼夫人。后经人再三确认,均表示不是粉葛,但又不知为何物。冼夫人便说:“此物食之无毒,且强健精神,但食无妨。然万物皆有名,既食之力大如牛,当曰‘牛大力’。”遂下令全军将士饮牛大力汤,一举击败叛军,大获全胜。
那么牛大力究竟为何物呢?
相信很多中医大夫,尤其是北方的,并未听说过牛大力,因为牛大力是地方药材,主要分布于两广地区,《中国药典》没有收录,并且《中药学》教材内也没有收载。我也是在广西工作后才认识到牛大力,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关建国教授非常喜欢用牛大力,经常和千斤拔一起配伍,治疗肾虚腰痛、肾炎等病症。
牛大力,为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的干燥块根,野生于深山幽谷、溪边、灌丛和山坡疏林边,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冬季和早春采收质量较佳,但现在野生的牛大力已经很难见到,主要以种植为主,广西是目前牛大力种植最多的地区,很多村民也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
据考证,最早记载牛大力的本草专著应该为明末清初时期岭南医药学家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要》。该书是成于公元年的本草著作,堪称岭南本草药学的鼻祖,在其下卷载有大力牛:“味甜,壮筋骨,解热毒,理内伤,治跌打,浸酒滋肾,一名大口唇,一名扮山虎”。这里的大力牛,就是牛大力,大力牛、牛大力都有“服用此药能令人力气增大”的含义,但是大力牛重点突出牛,容易让人误解该药为一类与牛有关的动物药,故以牛大力为名较为适合。
牛大力味甘、性平,药性温和,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年版),壮医谓其可通调龙路火路,补气虚,壮族民间常用于腰腿痛,发旺(风湿骨痛)等。
现在公认的牛大力主要功效为:补肾润肺、强筋活络,主治“肺虚咳嗽咳血,肾虚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遗精白带”等。有人谓其补益肺脾肾的作用与山药相当,舒筋活络的作用堪比牛膝,有南方“高丽参”之称,对于久虚之人颇为合适。
牛大力除了在两广地区广泛使用外,其实我们不应该对他陌生,因为他是“壮腰健肾丸、舒筋健腰丸、桂龙膏药、活络止痛丸”等近20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
由于牛大力补腰肾、强筋骨、抗疲劳的功效显著,且气味清香甘甜、口感良好、补而不燥,其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岭南地区,牛大力最常用的食用方法是“煲靓汤”,比如:牛大力猪骨汤、牛大力老鸡汤、牛大力五指毛桃瘦肉汤等。喜爱每日小酌的朋友,还可用牛大力泡酒,也可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此外,牛大力的淀粉含量高,目前已被开发成各种美味又健康的小食,比如:牛大力饼干、牛大力糕、牛大力代餐粉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牛大力在民间被称为“甜牛大力”,市场上曾发现牛大力的混淆品,经鉴定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绿花崖豆藤的干燥根,习称苦牛大力。两者原植物不同,应加以区分,以免误用。甜牛大力与苦牛大力性状鉴别区别在于:前者根为长结节块状,有的弯曲,长短不一,圆锥形或纺锤形;后者根圆柱形,不呈结节状,皮纹较细,皮孔较长;前者外皮土黄色,稍粗糙,有环状横纹,切面略显疏松而粗糙,有粉性;后者横切面可见放射状纹理,显木质。最简单的鉴别就是甜牛大力气味微甜,后者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