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
山药
1
原名薯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薯蓣用药,野生者为胜,若供馔则家种者为良。”
2
王冕在《山药》一诗中的描述:
山药依阑出,分披受夏凉。
叶连黄独瘦,蔓引绿萝长。
结实终堪食,开花近得香。
烹庖入盘馔,不馈大官羊。
3
4
《本草纲目》中就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
《本草求真》谓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然气虽温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
《药典》说●●
//1
|来源:薯蓣科(Dioscoreaceae)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
//2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3
|主治:脾虚证,肺虚证,肾虚证。多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道
地
药
材
《饮片新参》名淮山药,指淮河流域即河南至江苏一带所产,现以怀庆府(温县、武陟、庆阳等县)所产质量最佳。以其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而誉满中外。
淮山药与普通山药的区别:
1、从外形分:淮山药上细下粗,略长且圆的圆柱体,像棒槌。普通山药较粗。
2、从表皮分:淮山药表皮含有其特有的暗红色色斑,普通山药则无。
3、从质地分:淮山药质坚细腻体重。普通山药水分较多且易折断,皮薄易刷去,且去皮后摸起来有滑腻感,切面易氧化。
经
典
名
方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滋阴补肾
肾阴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编淋沥,以及小儿卤门不合,舌红少苔。
脾虚泄泻者慎用。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补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牡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补药用量重于“泻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下周中药
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