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微专题土豆主粮化

发布时间:2021/4/1 21:35:26   点击数:

土豆

马铃薯、山药蛋、洋芋、薯仔……

作为全世界产量最大、种植最广的薯芋类作物

土豆光是在我们中国就有一堆名字

更有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花样吃法

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吗?

▲马铃薯并非都是土黄色的圆“蛋蛋”,不同品种的大小、形状、色彩都各不相同。

土豆生长条件

①温度: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日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②光照: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和作用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③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在~之间。如果总降雨量在~mm之间,且均匀分布在生长季,即可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④土壤:植株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以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度良好的土壤,更能满足根系发育和块茎增长对氧气的需要。⑤营养: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需要十多种营养元素,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土豆趣史

古代南美洲的印加人

神话中有专门的土豆女神供人祭拜

哪年收成不好就要向她献祭童男童女

土豆传入欧洲后

因为块茎从地里刨出,又不好看

被视为魔鬼的食物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为推广土豆

故意派士兵严密看守一块土豆田

引诱好奇的农民去偷土豆自己种

后来土豆被引入了法国宫廷

路易十六的王后把土豆花戴在头上

一度成为时尚潮流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为推广土豆

故意派士兵严密看守一块土豆田

引诱好奇的农民去偷土豆自己种

现代西式快餐中的炸薯条

在法国和英国风行,又被美国人推广到全球

而真正发明它的比利时人却被遗忘了

土豆明代时传入中国

但直到民国时才在西北、西南各地普及

从“洋”芋到“土”豆的更名

折射了它的本土化

土豆,当菜不如当粮

这两年,土豆忽然一改低调人设

时不时就能看到“土豆主粮化”的消息

向来以配菜,甚至零食身份伴随我们的土豆

到底有什么本事来跟大米白面相提并论呢?

什么是“土豆主粮化”?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计划提高土豆产量、增强土豆制品加工能力等,被媒体称为“土豆主粮化”。这项举措并不是让大家放弃米饭面条,整天吃土豆,而是要在不影响水稻、小麦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土豆产量,改良土豆品种,并且把更多土豆变成大家饭碗里的主食,优化中国人的粮食结构。

土豆和西红柿、茄子、辣椒同为茄科植物

但土豆提供的不是果实

而是地下的块茎

从营养上来说

土豆块茎作为蔬菜其实并不优秀

但如果跟其他主粮比

土豆就比出了一身优点

其本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

低于等重的米饭和面条

热量只有它们的70%左右

维生素B1含量是面条的5倍、米饭的10倍

土豆的钾含量比香蕉高

还富含维生素C

作为粮食作物

土豆的单产高,亩产可轻松破吨

在近代以来的欧美国家

土豆号称“第二面包”

经常以主食身份出现在餐桌上

▲定西的黑土豆“黑美人”

但是土豆有两项致命缺陷

使它不能全面代替米面等谷物

只能作为辅助性的粮食

地理试题中的土豆

土豆为喜光怕涝作物,下图所示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多种土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的

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

2.土豆种植中将土壤堆高起垄,其作用是

A.保持地温稳定B.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C.避免渍水D.减少土豆病害

3.该岛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D.气候变暖

土豆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耐旱、耐脊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土豆种植主要分布在22个省市或地区。读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图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4.下列省区中土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

A.福建B.重庆C.湖北D.内蒙古

5.年土豆种植面积与上年比没有明显变化,但总产量下降很大,原因最可能是:

A.春季低温冻害B.夏季降水偏多

C.冬季降雪偏少D.种植技术退步

土豆为喜光作物,下图所示南美洲某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多种本地土豆,因而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完成下面小题。

6.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

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

7.土豆种植在上述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B.离海洋近,降水量丰富

C.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光照较充足

D.地形平坦开阔

8.该岛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D.滑坡、泥石流

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上吃土豆丝、午饭烩土豆块、晚上吃土豆饼”,可以说陕西省老百姓“无土豆不欢”。土豆相对于其他作物,比较耐旱、耐寒、耐瘠薄,在陕西省种植区域产量占全国前列,土豆已经成为陕西人的主粮。

材料二:渭河流域示意图和黄土高原窑洞景观图。

(1)在蔬菜界“混”的土豆,凭什么“逆袭”为陕西省老百姓的主粮?

(2)流域内植被的破坏对渭河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3)窑洞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也是陕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条件角度推测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哪一处可能有窑洞存在,并说明理由。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17世纪前后传入爱尔兰,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年爱尔兰人口约为万,至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土豆的传入对当地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某区域略图和图中A地某时段气温资料。

(1)判断图中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该地区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

(2)据右图,分析A地农业发展易受到的自然灾害及原因。

(3)分析土豆对爱尔兰人口增长的影响。

11.(·云南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喜光、喜冷凉,耐寒、耐旱、耐贫瘠,需要的降水量在~mm之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80%的耕地用于种植马铃薯,其生产的马铃薯,表皮光滑、块大均匀、淀粉含量高、口感极佳,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市被誉为“中国薯都"。近年来,乌兰察布为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发展规模化生产,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实现马铃薯产量不断增长。形成了集研发、育种、种植、加工的生产链和储存、包装、运输的服务链。现已建成储存能力近万吨的储窖和11处大型交易市场,产品畅销国内外。下图示意乌兰察布市相关位置及其地理信息。

(1)分析乌兰察布马铃薯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气候条件。

(2)简述该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目的。

(3)分析“中国薯都”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4)指出乌兰察布落实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有利条件。

1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1月6日,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材料二:奇洛埃岛是世界马铃薯的原产地。它是智利南部的近海岛屿,面积约8平方公里,遍布冷湿性森林。岛上人口约7万,经济以旅游业、伐木业及渔业为主。(如图)

材料三:土豆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奇洛埃岛当地传统种植土豆是将土壤堆高起垄,于垄中播种土豆,再覆盖枯草。(如图)

(1)说明该岛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原因。

(2)分析该岛传统种植方式对土豆生长条件的改善作用。

(3)该岛部分居民希望推动马铃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13.(·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预计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材料二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的土壤最为理想。

材料三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1)描述我国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分布的特点。

(2)分析东北优势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出西南优势区扩大马铃薯生产,可能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你认为可采取的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A2.C3.B

1.根据图示纬度和比例尺,该岛位于西风带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河流判断,岛屿中部为山地,岛屿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根据材料,土豆为喜光作物,所以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A对。B、C、D错。2.土豆为喜光怕涝作物,将土壤堆高起垄可以减少积水,C正确。3.结合前面分析,该岛降水较多,大量发展种植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B对。降水多,土地沙化问题少,A错。岛屿主要发展种植业,工业废气少,酸雨、气候变暖不是主要问题,C、D错。

4.D5.A4.根据材料中“土豆…耐旱、耐脊薄”的生长习性推测,土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可能为较为干旱,土壤贫瘠的地区,选项中只有内蒙古具有此特征。其余各地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5.夏季降水偏多,有利于土豆生长。土豆具有耐寒、耐瘠薄的特征,因此造成总产量下降的原因不会是冬季降雪偏少。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在不断进步。因此造成土豆总产量大幅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春季低温冻害,从上面分析可知,土豆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春季易受冷空气影响,出现低温冻害。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6.A7.C8.B6.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土豆为喜光作物,图中所示为南美洲某岛屿,根据其经纬度分布情况,可知其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所以该岛屿的东部为西风的背风坡,光照条件好。7.根据上题结论,该岛屿的东部为西风的背风坡,光照较充足,有利于土豆的生长。8.该岛屿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陡,又位于盛行西风带,降水相对较多,所以农业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9.(1)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相对于其他作物容易种植;土豆营养丰富,陕西人对土豆有着特殊的饮食偏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2)水量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3)甲处地处河谷北侧,向阳背风:海拔相对较高,黄土层较厚,黄土直立性强;地处西北方向,降水相对较少,冬季寒冷;植被覆盖率低,缺少木材等房屋建筑材料(任意三条即可)

(1)成为主粮的农作物一般产量高,营养丰富,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相对于其他作物容易种植;土豆营养丰富,陕西人对土豆有着特殊的饮食偏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2)流域降水集中,流域内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减少会使得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得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3)窑洞讲究冬暖夏凉,光照条件好,由图可知,甲处地处河谷北侧,向阳背风;海拔相对较高,黄土层较厚,黄土直立性强;地处西北方向,降水相对较少,冬季寒冷;植被覆盖率低,缺少木材等房屋建筑材料。而乙丙丁地或背阳,或海拔高,不适合。

10.(1)乳畜业。欧洲西部气候湿冷,光照不足,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欧洲西部人口众多,市场广阔。(6分)

(2)雪灾。受西风控制,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气温多在0℃以下,以降雪为主,易出现雪灾。(4分)

(3)爱尔兰气候湿冷,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利于土豆生长;土豆营养价值高,产量大,生长周期短,弥补了谷物的不足;由于粮食充足,促进了人口增长。(4分)

试题分析:

(1)图示农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多,夏季气温较低,光热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又因欧洲西部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所以形成乳畜业。

(2)图示A地区1月气温在0°C以下时间较多,降水形式为降雪;又因受西风影响,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形成雪灾。

(3)“民以食为天”,爱尔兰因为其海洋性气候不适合谷物的种植,但可以生长土豆,土豆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正好可以弥补谷物的不足,所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欧洲西部农业地域类型、区位优势、自然灾害

11.(1)纬度及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降雨集中且雨热同期,利于生长;冬季寒冷,夏季日低温较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小,产品绿色环保。(任答三点即可)

(2)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土壤板结、土地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3)大型交易市场多,马铃薯收购量与销售量大;储存能力强,供应稳定;公路、铁路,与附近海港组成交通运输网,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4)乌兰察布有适宜马铃薯生长的自然条件,产量大;乌兰察布马铃薯营养价值高,品质好;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展,规模化生产,增产潜力较大。

12.(1)①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②受沿岸寒流影响较小,气温较高;③人口密度大,有机肥多。

(2)①(覆盖枯草能)减少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②利于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水分充足);③(枯草腐烂后能)增强土壤透气性;④增加土壤有机质(肥);⑤(通过垄沟排水,)避免渍水;⑥减少垄上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土豆争水争肥)。

(3)赞同。理由:①气候条件适宜;②(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丰富;③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④实现多种经营,促进就业。

或不赞同。理由:①经济基础较差;②远离国际市场;③劳动力短缺;④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危及生物多样性)。

13.(1)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二三阶梯过渡地带(中、东部地区)

(2)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照强;土壤肥沃。

(3)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4)增加科技投入,改良马铃薯品种、提高品质;因地制宜地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髙马铃薯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马铃薯加工水平;加强马铃薯主粮化宣传引导。(任答3点)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pz/2174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