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寿、保健强身是道家几千年来追求的梦想。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就希望能从药物中提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通过服食地黄、天门冬、枸杞子、菊花、茯苓、柏子仁、松子仁等单味的植物药或钟乳石、硫黄、朱砂、云母、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等矿物药“耐老”、“轻身延年”(《神农本草经》)。随着道家炼丹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服用复方矿物药。据文献记载,三国时期的魏尚书何晏,平素“耽声好色”,由于服用一种由硫黄、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炼制而成的“五石散”,而“体力转强”,轰动京城,“五石散”也“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石之风更是风靡一时。由于单纯服用或过量服用矿物药有许多毒副作用,常可导致癫狂,造成痼疾,乃至中毒死亡。所以,自唐后,道家开始将植物药与矿物药同时并用,形成了唐宋时期道家秘方的新风貌。如唐代《外台秘要》中的“茯苓散金翼方》中的“彭祖延年柏子仁丸”;其它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的“老君益寿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玉霜丸”等等。自宋以后,道家秘方开始转向以植物药为主,如金元时期《丹溪心法》中的“还少丹”,元代《瑞竹堂经验方》中的“琼玉膏”,明代邵应节所制的“七宝美髯丹”,清代《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等,都是这一类药方的代表。道家认为,人的疾病与衰老,关键是由于正气不足和阴阳失调。如《内经》中所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阴阳)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因此,道家秘方多重在补虚、补五脏。然而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唐宋以前的秘方多是以补心肾为主,同时兼补五脏;金元至明代,则多重于补肾。明朝以后,人们不仅重视补肾,而且还重视补脾。如《串雅外编》中的“长寿粉”、“九宫王道糕”,《寿世保元》中的“阳春白雪糕”,《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中的“参苓造化糕”等等。疾病、衰老与死亡,是生命过程的必然经历,道家企图通过“服食”丹方以百病不生、长生不老乃至成仙得道,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但大量事实表明,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人的寿命仍远远没有达到自然寿命的极限。因此,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是完全可能的,其方法也是多方面的,除摄生养性、保健运动和饮食调养外,服用药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本栏目收集整理了上百种道家的养生正、附方,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祖国的传统保健医学更加发扬光大!清徐灵胎《兰台轨范》正方鹿角(血者)十斤、龟板(自败者)五斤,以上两味另熬膏。枸杞子(甘州者)三十两,人参十五两。者,辅之以味,而龟鹿又能通督任,填补之法,此为最稳。大补精髓,益气养神。本方中的主药是龟板、鹿角。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龟和鹿作为长寿的象征,但究其原因则又各不相同。以龟而言,则在其“灵而多寿”。如李时珍说:“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其长。”《抱朴子》还记载有“千岁灵龟,五色具焉,如玉如石,变化莫测,或大或小,或游于莲叶之上,或伏于蓍丛之游于香荷,冬则藏于藕节。”俗语中也有“千年王八万年龟”之说。这些记载虽然含有夸张成份,但龟在众多动物之中寿命最长,则已为科学研究所证实。龟之所以能长寿,其原因之一是龟的新陈代谢迟缓。龟可以几个月甚至几年不吃东西也不至于死亡。其原因之二,是龟细胞分代数远比共它动物多。一般人的细胞分裂是50代左右,而龟则可高达代之上。有人经过研究断定,龟的体内没有致癌因素,这可能也是龟得以长寿的有利因素。古人用龟作为本方的主药,一方面是想借龟之长寿而使人能长寿,另一方面龟板也确有较高的滋补强壮作用,龟板熬胶则功效尤佳。龟板胶味咸甘而性平,入于肾经,《本草正》称“龟板膏,功用亦同龟板,而性味浓厚,尤属纯阴,能退孤阳。”关于龟板的功能,《本草通玄》说:“龟甲咸平,肾经药也。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疟,去瘀血,止新血。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是寒凉损胃,惟龟甲益大肠,止泄泻,使人进食。”《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称其“久服轻身不饥。”《名医别录》则说:“良久服,益气资智,使人能食。”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将其作为滋阴补血、健骨止血药使用。鹿,古人认为乃是“仙兽”,其寿命在兽类中也是较长的,《述异记》曾记载有“鹿千岁为苍,又为五百岁为白,又五百岁为玄,玄鹿骨亦黑,脯食之,可长生也。”这也就是本方用之以为主药的原因之一。再者,鹿角胶也确有很好的补益功能,这才是本方用它的真实目的。鹿角胶味咸甘而性温,入肝肾二经,《本草汇言》称“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又云“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功矣。”《神农本草经》尚谓之“久服轻身延年。”方中龟板胶乃纯阴之品,鹿角胶是纯阳之剂,皆为血肉有情之品,对人体的补益功能,尤胜于其它草木无情之物,二者配伍同用,相得益彰。正如李时珍所说:“龟鹿皆灵而有寿。龟?6?7?6?7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6?7?6?7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方中用龟板胶、鹿角胶以大补阴阳。方中更用枸杞子以滋肾强精,养血明目,益智养神;人参大补元气,生血生津,益智养神。本方药虽四味,但既能滋精养血,又能益气助阳,且可养神益智,功专而力峻,乃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良方。它适宜中老年人阴虚阳弱、气亏血少、形体消瘦、精神萎顿、腰膝酸软、筋骨痿弱及一切虚损不足者服用。因胶类药物性多滋腻,故脾胃虚弱者应忌服。异类有情丸明韩愗的《韩氏医通》载有“异类有情丸”,“方用鹿角霜、龟板(酒浸七日,酥炙研)各三两六钱;鹿茸(熏干,酒洗净,酥涂炙研)、虎胫骨(长流水浸七日,蜜涂酥炙)各二两四钱,水火炼蜜,入豮猪脊髓九条,捣降火之意。此方自制者,丈夫中年觉衰,便可服饵。盖鹿乃纯阳,龟虎属阴,血气有情,各从其类,非金石草木比也。”[按语]此方较前方补气滋精、益智养神之力稍弱,但温肾壮阳之功较强。返老还童方之一:神仙巨胜子丸明方贤《奇效良方》正方巨胜子(焙)一两;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炒枣仁、破故纸(炒)、柏子仁、覆盆子、鸡头实、广木香、莲花芯、巴戟天(去心)、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天门冬(酒浸)、官桂、人参、茯苓、楮实子、韭子、天雄(炮去皮脐)、莲肉、川续断、山药,以上各一两。右为细末,春夏炼蜜为丸,秋冬蒸枣肉,入胡桃肉一十个,捣如泥同药末和,更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盐汤亦可,日二。如久服去天雄,用鹿茸亦得。安魂定魄,改易容颜,通神仙,延寿命,添髓生精,补虚益气,壮筋骨,润肌肤,发白再黑,齿落更生,目视有光,心力无倦,行步如飞,寒暑不侵,能除百病。此药耳聋复聪,眼昏再明,服一月元脏强胜;六十日发白变黑;一百日容颜改变,目明,可黑处穿针,冬月单衣不寒。[按语]巨胜子即脂麻,又中胡麻。《本草纲目》上说:“胡麻,即脂麻也。有迟早二种,黑、白、赤三色,其茎皆方;秋开白花,亦有带紫艳者;节节结角,来看,巨胜子是指黑脂麻之角果肥大者。《本草纲目》还说:“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胡地者尤妙。”目前临床入药皆用黑脂麻。方中黑脂麻、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覆盆子、天门冬、楮实子滋肾强精;菟丝子、破故纸、巴戟天、韭子,肉苁蓉、官桂、天雄温肾助阳;牛膝、续断补益肝肾,强壮腰膝;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五味子敛肺固肾,益智安神;茯苓健脾利湿,益智安神;人参大补元气,生津益智;山药本方药是以补肾为主,兼顾心、脾、肝、肺,不温不燥、不凉不腻的平补之剂。因此,可作为预防衰老的常服药物,不仅阴阳两虚之人可用,而且正常无病之人也可以服。本方中的药物不仅有抗衰防老作用,而且对一些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且组方严谨,照顾全面,服之虽不一定能“除百病”,使人“行步如飞”,“通神仙”,但久服很可能会使人“延寿命”、“易容颜”、“壮筋骨”、“润肌肤”、“发白再黑”、“齿落更生”、“目视有光”、“心力无倦”。本方中温热之品较多,故阴虚火旺或阳热素盛者似均不宜服用。焙;牛膝,酒浸,切;巴戟天,去心;天门冬,去心,焙;山萸;熟地黄,焙;柳桂,去粗皮;酸枣仁;覆盆子;菟丝子,酒浸,另捣焙干;远志,去心;菊花;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右拣择净,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服一月身轻体健,百病不侵,轻此方与“神仙巨胜子丸”相比,药物少何首乌、枸杞子、五味子、破故纸、柏子仁、鸡头实、广木香、莲花芯、肉苁蓉、楮实菟丝子、菊花五味,二方功效相近,但“神仙巨胜丸”在温阳、固精、益脾方面均较“神仙巨胜元萨谦斋《瑞竹堂经验方》正方苍术四两,一两酒浸,一两醋浸,一两米泔浸,一两盐水浸,各一宿;胡芦巴一两,酒浸一宿;补骨脂,酒浸一宿;覆盆子二钱,拣净;小茴香一钱,新肥者;川楝子一两;木香半两,坚实者;山药坚白者、川山甲酥炙黄、地龙去土净、茯苓坚圆者、枸杞子、牛膝各三钱,酒浸一宿。上药晒干为细末,无灰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送下,或盐汤亦可,干物压之。空心服毕,须行百步,使药力行,日进二服。大壮脾胃,能进饮食。且脾属中央之土,乃五脏之主,一失调养,则五脏俱虚,百病由此而生。此药益精髓补肾经,固元阳,轻腰脚,安五脏,通九窍,令人耳目聪明,延年益寿,乃仙家之良剂,平补大有效验。[按语]萨谦斋说“此方得之刑部令史王国宝,字渠人,隶事时,有一僧子窝藏强盗,部拟死,渠人出之,后僧子以此方谢,嘱之惟西平章有此方,不可乱传,当珍藏之。后渠人佐西平章,于方册内得此方,药味、分量、制度相同,乃平章常服药。”方中以苍术为主药。苍术又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神农本草经》只言“术”,自晋陶宏景以后,始有苍术、白术之分。苍术味辛苦性温,据《玉楸药解》记载:苍术“燥土利水,筋骨之痿软,清溲弱之混浊。”《仁斋直指方》也说:“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苍术以敛脾精”。《神农本草经》谓之“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后世了食家也多用苍术,《抱朴子》一书中,曾记载“南阳文氏,汉末逃难壶山中,饥困欲死,有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十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更胜,故术一名山精。神农药经所谓必欲长生,常服山精是也。”这说明苍术有抗衰防老之功。现代的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苍术有降血糖作用,并能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所以有健胃作用。苍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约为1.%,据此来看它确能“令人耳目聪明”。方中胡芦巴、破故纸、小茴香温肾助阳;枸杞子、覆盆子、牛膝益肾强精;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茯苓健脾利湿,安神益智;川楝子清肝燥湿,理气止痛;木香行气止痛,温中和胃;地龙清热凉肝,止痉活络。中医认为:脾胃为食廪之官,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之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供给。如脾胃虚衰,功能异常,营养物质供给减少,势必坐使人的生长发育和各种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使人减寿早衰。故《内经》上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使人走向衰老。本方药重在健脾益胃,维护后天之本,兼能补肾调肝,培固先天,适宜脾肾两虚之人服用。原方在附录中曾记载:“有一老人,年七十以上,常服此药,悦颜色,乌髭发,固牙齿,能夜书细字”。这可能是因服本方使人精血充盛的缘故。本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热,不燥不腻,一般人均可服用。苍术膏邓笔峰的《卫生杂兴方》载有“苍术膏”,方为“苍术,新者,刮去皮,薄切,米泔水浸二日,一日一换,取出,以井花水浸过二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滤出以生绢袋盛之,放在一半原水中,揉洗津液出,扭干,将渣又捣烂,袋盛子一半原水中,揉至汁尽为度,将汁入大砂锅中,慢火熬成膏,每一斤入白蜜四两,熬二炷香,每膏一斤,入水澄白茯苓半斤,搅匀10瓶收。每服三匙,侵早临卧各一服,以温酒送下。”“除风湿,健脾胃,变白驻颜,补虚损。”[按语]此方药仅苍术、白茯苓、白蜜三味。苍术功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也是乌须黑发、延年益寿的重要药物。朱丹溪称其能“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而且有补益心脾、益智安神作用。如《本草衍义》中即说:“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白蜜补中益气,润燥解毒,调和诸药。本方药功能强胃健脾,益气养心,适宜中老年人脾胃虚弱、食少纳差、劳伤心脾、精力衰减、形体消瘦、健忘失眠以及足胫浮肿、酸痛沉重、须发早白者服用;如系阴虚火旺者则当忌用。此方药重在补脾,兼能益心;草还丹则重在补脾,兼能补肾。保寿少阳丹刘松石《保寿堂经验方》中尚录有“少阳丹”,为了与同名方相区别,这里特冠以“保寿”二字。其方为“苍术,米泔浸半日,刮皮晒干,一斤;地骨皮,温水洗净,去心晒干,一斤;熟桑椹二十斤,入瓷盆揉烂,织袋盛赤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无灰酒下,日三服,一年变发返黑,三年面如童子。”[按语]此方与草还丹虽均为调补脾胃之剂,但也有所区别。草还丹既补肝肾之阴,又补肝肾之阳,是阴阳双补之剂;而保寿少阳丹则重在滋补肝肾之阴。保寿少阳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肝肾精血不足、须发早白者服用。元戌不老丹11元王好古《医垒元戌》载有“不老丹”,为了与同名方相区别,这里冠以“元戌”二字。其方为“茅山苍术,刮净,米泔浸软,切片四斤,一斤酒浸焙,一斤醋浸焙,一斤盐四两炒,一斤椒四两炒;赤白首乌各二斤,泔服之七十,亦无白发。”[按语]此方即保寿少阳丹,更加赤白何首乌而成,二方功效与适用范围相同,但后者滋精养血之力更雄。神仙不老丸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正方人参须,团结重实精美者,洗去芦,焙燥,秤二两;菟丝子以水漂去浮,用取沉者,酒蒸焙干,秤二两;枸杞子色红润者,去蒂酒浸一宿,焙干一两;柏子仁色红新者,去壳取仁,一两研细,临时和入;石菖蒲去毛节,米泔水两半;杜仲刮去粗皮,锉碎,生姜汁拌炒,断丝,一两半;地骨皮色黄者,辞去浮皮,净秤一两;地黄以水浸,重者用,以浮者捣取汁,浸沉者,蒸令透,焙干,如是者三次,色黑者味甘熟,秤一两,又用生沉者一两,酒浸,各用竹刀刃,忌铁器;川当归拣大者,去芦头,二两;川巴戟用黑色紫沉重大穿心者,不用色黄细者,捶去心,酒浸焙,一两。12右件拣选,精制如法,勿晒,用慢火焙干,若太燥则失药味,待干即于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每服七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忌食葱白、韭白、莱菔、豆粉及藕、诸般血。盖诸血能破血,又能解药力。若三白误食,亦无他说,止令人髭发反白耳。此方非特乌髭发,大能安养荣卫,补益五脏,和调六腑,滋充百脉,润泽三焦,活血助气,添精实体。最要节色欲,使药力效之速也。歌曰:不老神方功效殊,驻颜全不费功夫,人参牛膝川巴戟,蜀地当归杜仲俱,一味地黄生熟用,菟丝柏子石菖蒲,更添枸杞皮根子,细末蜜丸桐[按语]本方在《奇效良方》、《东医宝鉴》等书中也均有收录。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生津益智;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助阳;枸杞子、地骨皮、生地黄、熟地黄滋肾强精;川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柏子仁、石菖蒲益智安神。当归又名干归、山蕲、文元,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崔豹古仿注云: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故也。”这便是当归之名的由来。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当归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等地,以甘肃、四川所产者质地最佳。其中甘肃产者根大、身长、支根少、气味浓厚,古称马尾当归简称马尾归,又叫秦当归,“力柔肝、脾三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当归入药又有当归头、13当归身、当归尾、全当归之区别,其中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全当归养血活血。本方中当归已去头,意在取其养血活血之功。当归含有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蔗糖、脂肪、甾谷醇、亚叶酸、菸酸、棕榈酸、棕榈酸脂、维生素B12等。其中所含维生素B12、叶酸有抗贫血作用,这可能是当归补血的药理学基础;维生素E、A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当归所含挥发油对大脑皮层有镇静作用,并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使局部血运通畅,所以可治疗痛经。当归对子宫发育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历代医家一直把它作为妇科良药是有道理的。此外,当归尚有降压、抑菌、润便、改善肝功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这些作用对抗衰防老也是有益处的。本方药功能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益智安神,活络强筋。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方中的不少药物都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作用。另据原作者说:“予幼也勤,瘁衰不堪,年方三十而白发,三十五而白须生,自是时时恭,去四十九则不胜芟矣,乃听其自然,未几遭丧天之惨,继患哭子之忧,心志凋耗,其白者益多,余者益黄,久之忽遇金华山张先生,谓予曰:子今半百容颜衰甚何不为门户计,进补治气血以强色身之药乎。慨然传一方云:初得之异人。予遂名之曰神仙不老丸。”本方药性平和,一般人均可服用。其禁忌为三白与诸血。因诸血不仅伤血,而且解药力。三白者即葱白、韭白、白莱菔。据古代医学文献记载,多食能“白人髭发”。首乌延寿丹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正方14何首乌七十二两,豨莶草十六两,菟丝子十六两,杜仲八两,牛膝八两,女贞子八两,直桑叶八两,忍冬藤四两,生地四两,桑椹膏一斤,黑芝麻膏一斤,金樱子一斤,旱莲草膏一斤,酌加炼白蜜,捣丸。[按语]其后的苏州谢氏《良方集掖》中也有收录。《浪迹漫谈》所录之方与上方略有出入。何首乌在方中占全主药物总重量之34.6%,为此方之主药。现代研究证明,何首乌不仅有降血脂、强心、强壮神经等功能,而且能延长动物和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周期,这表明它确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方中豨莶草祛风湿,利筋骨;菟丝子补肾益精明目;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女贞子滋补肝肾,乌发明目;桑椹补益肝肾,滋阴养血;黑芝麻滋补肝肾,益阴润燥,养血生乳;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生地黄滋阴养血;桑叶祛风清热,凉血明目;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明,除何首乌外,忍冬藤亦有降血脂作用;豨莶草、杜仲、牛膝均有降血压作用;桑叶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对防治脑中风等疾病有一定作用,并有滋养毛发和降血糖等作用。其它药物则多有滋补强壮作用。这表明古人将此方作为延寿药方是有科学道理的。复方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首乌延寿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鸽,不论是药物与胆固醇同时应用,还是用胆固醇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后给药,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也有减轻作用。《世补斋医书》的作者认为:“以老年而商补法,鄙意以为惟董文敏所传延寿丹一方最为无弊。”并附以“思翁年登耄耋,服此神明不衰,须发白15而复黑,精务耗而复强”为证明。现代名医秦伯未对此方亦倍加推崇,认为首乌延寿丹是最为理想的延寿药物,并说此方有四大优点:即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首乌延寿丹本名“延寿丹”,为了与其它同名延寿丹加以区别,秦伯未特于“延寿丹”之前冠以“首乌”二字,从而形成了现在尽人皆知的“首乌延寿丹”方名。本方药为滋精养血之剂,适宜于中老年人肝肾阴虚、精血衰少、未老先衰、须发早白、腰脚酸软者服用,如系阳虚者则应当慎用。八仙长寿丸大怀生地黄,酒拌,入砂锅内蒸一日,黑,掐断,慢火焙干,八两;山茱萸,酒拌蒸,去核,四两;干山药四两;白茯神去皮木筋膜,牡丹皮去骨各三两;辽五味子去梗,二两;麦门冬水润去心,二两;益智仁去壳,盐水炒,二两。右忌铁器,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或炒盐汤送下,夏秋白滚汤下。腰痛加鹿茸、当归、续断;消渴加五味子、麦门冬各一两;老人下元冷,胞转不得小便,膨急切痛,四五日困笃欲死者,用泽泻去益智;诸淋沥数起不通者,倍茯苓用泽泻去益智;夜多小便,加益智二两,减茯苓一半。治虚壅牙齿痛浮。治耳瞆及虚。如耳鸣用全蝎四十九枚炒微黄为末,16每服三钱,调酒送下百丸,空心服。[按语]《丹溪心法》一书中也载有“八仙长寿丸”方,药物及炮制方法与此方完全相同,仅山药剂量及加减方法略有出入。《丹溪心法》方中山药为二两。很显然,此方是由《丹溪心法》方变化而来。但不论是《丹溪心法》方或《寿世保元》方,又均脱胎于钱乙的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实系六味地黄丸减去泽泻渗利湿热之品,加五味子、麦冬诸敛肺清金、固肾摄精之品而成。方中用生地黄、山茱萸滋精养血,以壮水之主,为方中之主药;山药补脾益肺,固肾涩精;五味子敛肺固肾,益智安神;麦门冬养心润肺,益胃生津,以兼顾心、肺、脾、胃,而为方中之辅药;茯神养心安神,健脾利湿;牡丹皮清热凉血,和血消瘀,祛邪以扶正。益智仁,又名益智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果实,味辛性温,入脾、肾二经,据《本草拾遗》记载,益智仁“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汤液本草》称其能“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用药法象》则说:“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及人多唾。”李时珍认为“脾主智,此物能益脾,与龙眼名益智义同。”这里不仅说明了益智之名的来历,也指出了益智仁的功能。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温脾暖肾、固气涩精、缩尿摄涎药使用。在此方中,一方面取其固摄下元,另一方面也借其温暖脾胃之功防诸滋腻药物损伤脾胃。益智与丹皮、茯神皆方中之佐使。古人根据《内经》中“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的论述,认为“垂暮之年,阴易亏而阳易强。”故欲延缓衰老,就应当首先从滋精养阴着手,本方以及后世的“首乌延寿丹”等,均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而拟定的。实践证明,这类方剂确有延年益寿的17作用,适宜于中老年人阴精亏虚者服用,也可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证的患者,如小便淋沥不通,或夜尿频多,或牙齿浮动疼痛,或耳聋耳鸣等,当然病证不同,也应随证加减。据《丹溪心法》记载,本方尚可用于治疗肺肾阴虚引起的咳嗽、阳痿、足膝无力、形体消瘦、盗汗潮热以及消渴等证。阳虚内寒、痰湿内阻、脾胃虚弱者忌服。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载有“清金壮水丸”方,后世亦称为“八仙长寿丸”。其方即《寿世保元》之八仙长寿丸方去益智仁加泽泻,亦即六味地黄丸加麦门冬、五味子,主治“阴虚火旺,咳嗽吐血,遗精潮热,盗汗等症。久服生精益血,却病延年。”元》之八仙长寿丸方去麦冬,加肉桂而成。其功能为“平补肾气,坚固牙齿,活血驻颜益寿。”[按语]因方中去掉了养阴清热的麦门冬,而以温阳散寒的肉桂,故使原方由滋肾养阴而变为阴阳双补之剂。两方虽说仅一味之差,但性质则迥然不同。人参固本丸18元萨谦斋《瑞竹堂经验方》正方熟地黄、生地黄、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一两,人参半两。右五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十日明目,二十日不渴,自此可致长生也。[按语]此方出自元萨谦斋《瑞竹堂经验方》。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名之为“二黄丸”,其人参剂量为一两,余四味与此方相同。《中国医学大辞典》所收录的叶氏方中,人参则为五钱。方中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入药者有野生的和栽培两大类,野生者称为野山参,又名山参,由于加工方法不同,有生晒参、糖参、掐皮参之分;栽培者统称为园参,又叫秧参,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红参、边条参、糖参、白人参、白干参、生晒参、掐皮参、大力参等。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二经,功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益智安神。自古以来人参就被人们视为滋补强壮、抗衰防老之上品良药。如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即将其列为上品,并称其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草汇言》说:“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本草经疏》称“人参能回阳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纲目》曾记载:有二人进行竞走比赛,其中一人口含人参,另一人则不含人参,在走了五里路之后,未含者已气喘吁吁,而含者则心平气和,面不改色。现代的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其高级部位,不仅可以加强其兴奋过程,也可加强其抑制过程,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得以协调,从而提高脑力与体力。人参还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能促进男性与女性19的性腺机能,刺激造血器官,加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生成,可使心脏的收缩力加强,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此外,人参还能调节人体胆固醇的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同时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治疗作用。人参对糖代谢也有影响,能降低血糖,还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实验性溃疡的发生。近来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人参还具有“适应原”样药物的作用,能提高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能力,调节某些病理过程,使其趋向正常化。人参可使细胞传代次数增加,确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方中之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均为滋补阴精之品,与人参相合,具有补元气、养精血、益心肾等功能。正如《瑞竹堂经验方》所说:“而药之滋补者,无出于生熟二地黄与天麦二门冬,人徒知服二地黄而不知服二门冬为引也。盖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地;四味互相承载,本草又以人参为通心气之主,五味并归于心,而药之滋补诚无过也。”关于此方药延年益寿的机理,该书说:“夫人心主血,血生气,气生精,精盛则髭发不白,颜貌不衰,延年益寿。”本方药适宜于精气衰少、心肾两亏、形体消瘦、精力衰减、须发早白、男女精亏不孕者服用。因为本方药重在滋补精血,所以阳气虚衰及脾胃虚弱者应当慎用或忌用。长生固蒂方明龚迁贤的《寿世保元》一书载有“长生固蒂方”,方为“人参、甘枸杞子、怀山药、辽五味子、天门冬(水润去心)、怀生地黄、麦门冬(水此药甚平和,治劳病,补虚弱,乌须发,久服面如童子。忌萝卜、葱、蒜,20食之与地黄相反,令人易生白发。肉面不忌,亦忌绿豆饭。”[按语]此方较“人参固本丸”更增枸杞子、山药、五味子,以滋肾强精。其功效较前方尤强。七仙丹朝鲜许浚等人编著的《东医宝鉴》载有“七仙丹”,方为“何首乌(九蒸九晒)四两,人参、生干地黄(酒洗)、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白茯苓、茴香(炒)各二两。右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好酒送下,盐汤亦可。或丸如梧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忌食三白及犯房事。补心肾,驻容颜,黑须发圣药。”[按语]本方为“人参固本丸”更加白茯苓、何首乌、茴香而成。较“人参固本丸”补肾作用尤强。但本方名曰“七仙”,药实八味,名实不符。三才大补膏明龚信的《古今医鉴》一书载有“三才大补膏”,方为“生地黄一斤,熟地黄一斤,天门冬四两(去心),麦门冬四两(去心),楝参四两(去芦),牛膝四两,枸杞子四两,何首乌八两。右药勿犯铁器,同入大砂锅内,用水二十碗,煎至七碗,取汁贮,药渣如前再煮九次,共取汁七十碗,滤渣极净,另用中等砂锅,入汁七碗,慢火煎熬,耗汁一碗,方添一碗,六十三碗皆添尽,则汁已浓,共得汁六碗,却用山白蜜去蜡一斤半,同前药入砂锅内,重汤煮汁滴水不散则当成矣,磁罐21贮之,埋土中七日,取出如前再煮一昼夜,再埋一宿,乃分贮小磁瓶内封固,以次取用,不拘时以醇酒调服,味美而功多。”[按语]此方即“人参固本丸”更加牛膝、甘枸杞子、何首乌而成。滋肾强精之功效尤胜。神仙五子丸《烟霞圣效方》正方覆盆子、五味子、蛇床子(醋拌浸,炒干用)、菟丝子(酒浸三日,焙干用)、巴戟(去心)、白茯苓、续断、肉苁蓉(酒浸二宿,焙干)、牛膝(酒浸二宿,焙干)、枸杞子、干山药、熟地黄(细切焙干用)、肉桂(去皮)、槟榔、黑附子(炮裂去皮),以上各一两;枳实(麸炒)一两、干姜(炮)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服药十日,气力生,半月阳气胜,二十日精髓坚,一月气力俱壮,皮肤滑润,冬不冷,夏不热,白发再黑,壮若童颜,妇人服之,肌体温润。[按语]据称“此方是西川杜氏进,大有神效。”《经验秘方》亦载有此方,并称“主男子失精,肌肉陷下,形色俱脱,骨蒸虚劳,诸风交易,脾胃久虚,全不思食,四肢怠惰,夜梦泄精,阴囊肿痛,湿润瘙痒。常服强阴气,补元肾,益子息,以代残年不衰,此方西川杜进士有验,不可具述。”22方名“五子”系指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乃本方之主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有“五子衍宗丸”,药为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功能“添精,补髓,益肾”。本方易车前子为蛇床子,意在加强其补肾之功。蛇床子,又名蛇粟、蛇米、蛇珠、虺床、蛇床仁、蛇床实等,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的果实,味辛苦性温,入肾肝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久服轻身好颜色。”《名医别录》谓之“主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阳强,久服令人有子。”《日华子本草》说它“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药性论》也说:蛇床子“大益阳事”。李时珍认为“蛇床乃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之药?6?7?6?7不独补助男子,而又有益妇人。”有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用蛇床子乙醇提取物给小白鼠做皮下注射,连续32天,能延长其动情期、缩短动情间期,并能使去势鼠出现动情期,卵巢及子宫重量增加,有类似雌性激素样作用。以前列腺、精囊、提肛肌增加重量为标准,证明对小鼠还有雄性激素作用。五子衍宗丸是以促进性机能为主要功能的方剂,从动物实验结果来看,易车前子为蛇床子,是能够加强它的这方面功效的。此方更加肉苁蓉、巴戟天、附子、肉桂以温肾助阳;更加山药、熟地黄以加强其滋肾填精功能;更用续断、牛膝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槟榔下气行水,破积消食;枳实理气散痞,行痰消积;白茯苓健脾利湿,益智安神;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本方药不仅能添精益髓,而且可以温肾助阳,此外,尚可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理气和中,开胃进食。老年人由于肾中元阴元阳亏虚,气血不得温煦,筋脉缺少滋养,致使经脉塞阻而引起腰膝酸痛,足软少力;肾中阳虚,不能温煦脾土,水谷不能腐熟,常致纳呆食少。本方药不仅能补肾而治本,23尚能通络和中而治标,是标本兼顾的方剂。它适宜于中老年人阴阳两虚兼见四肢痹痛或痿软无力、食少纳差者服用,阴虚火旺者应当忌服。清陆成本《经验良方》正方川巴戟一两半,酒浸去心,用荔枝肉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一两,锉碎,用麦门冬一两半,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麦门冬;川楝子二两,去核,用降真香一两,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一两半,去梗,用青盐一两同炒后皆用;胡芦巴一两,用全蝎十四个,同炒后去全蝎不用;山药一两半,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一两,用川椒一两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一两半,去毛,同牡丹皮同炒焦赤色,去牡丹皮不用。右一处研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下,温酒亦得。此方温平,补肝肾,清上实下,分清浊二气,补暖丹田?6?7?6?7热不流于膈,冷不侵于脾胃,令人耳目聪明。治积年冷病,除累岁沉病,兼治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其效如神。老人常服,延寿延年。[按语]本方中巴戟即巴戟天,又名三蔓草、不凋草,为茜草科缠绕或攀缘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味辛甘性温,入肝肾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主大风邪气,阳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本草经疏》称“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本草汇言》则说:“巴戟天,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胃气滋长,诸虚自退”。《本草求真》认为巴戟天24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目前临床上也主要作为温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胜湿药使用,常用以治疗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等症。荔枝甘温滋润,以其炒巴戟天,可去巴戟辛燥走窜之性,而使其专于温肾助阳。高良姜,又名蛮姜、膏凉姜、良姜等,据《本草纲目》记载:“此姜始山高而稍凉,因以为名,则高良当作高凉也。”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高良姜分布于广东的海南及雷州半岛、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广东、云南多有栽培。它味辛性温,入脾胃二经。《珍珠囊》称其“温通脾胃”。《本草汇言》亦说:“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瘤冷,功与桂、附同等。”目前主要作为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药使用。同麦门冬炒,可减其辛热走窜之性,以防伤耗中和之气。川楝子,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清热燥湿、疏肝理气药使用,但据《医林篡要》记载,它还能“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本草纲目》亦说:“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这里主要用之以清心火,引心火以下行,从而交通心肾。降真香,又名降香、降真、紫藤香,为豆科乔木降香檀的根部心材,其味辛性温,入肝脾二经,功能行血破滞,理气止痛。降真香与川楝同炒,意在加强川楝子疏肝理气之功,兼制其苦寒之性。吴茱萸,简称吴萸,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温,入肝胃二经,功能温肝暖胃,散寒燥湿,降逆止痛。正如《本草便读》所说:“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25满诸病,均可治之。”用青盐炒,以引入肾经。胡芦巴温补肝肾,逐寒祛湿。全蝎祛风通络,解痉止挛,用其炒胡芦巴,可加强胡芦巴之祛风通络功效。山药功能滋肾涩精、补脾益肺。用地黄炒,可加强其滋肾强精作用。茯苓功能养心益智,健脾利湿。用川椒炒后,则能入肾经而温肾助阳。香附子功能理气解郁,经牡丹皮炒后,则能兼清肝火。本方重在温补肝肾,暖胃和中,兼能清心凉膈,是温下清上的方剂,适宜于肝肾阳虚、脾胃虚寒,上有虚热、少腹冷痛,男子阳痿或遗精白浊,女子赤白带下、面部烘热、心烦疼痛者服用,也可试用于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或阳热素盛者应当禁用。一醉不老丹莲花须、生地黄、槐角子、五加皮各二两,没石子六个。以木石臼捣碎,以生绢袋盛药,同好清酒十斤入净坛内,春冬浸一月,秋二十日,夏十日,紧封坛口,浸满日数任意饮之,以醉为度,须连日服,令尽酒。尽而须发白者自黑矣,若不黑再制服之。专养血,乌须黑发。[按语]本方药主要功能是乌须黑发。道家认为“发者血之余”,是说毛发的荣枯盛衰与血有密切关系;而精又能生血,所以毛发的荣枯盛衰,与精和血亦有密切关系。道家还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因此毛发的荣枯盛衰,则又与心、肝、肾诸脏的功能有直接关系。基于这种认识,道家在治疗须发早白时多从调心、肝、肾功能和滋精养血入手。26本方中之莲花须,入心、肾二经,其功能为清心益肾,固涩精气;槐角子入肝经,其功能为清肝滋燥,疏风凉血。《本草求原》上说“槐角润肝养血”。从现代药理来看,莲花须和槐角都有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以道家称其能乌须黑发是有科学道理的。生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故临床上常作为乌须黑发药使用。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地黄可防止细胞老化,增强神经反射机能,也就是说地黄确如古书记载的那样,有滋补强壮、抗衰防老的作用。五加皮,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益精,强壮筋骨等作用。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家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叫“豺漆”,梁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名医别录》又叫它“豺节”(据黑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考证)。目前临床上一般将五加科植物五加、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的根皮均作为五加皮使用。五加皮,古人除了用作祛风胜湿药外,还常将其作为滋补强壮、延年益寿药使用。如《名医别录》即记载它能“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耐老。”《日华子本草》也说它能“补五劳七伤”。梁元帝所著《金楼子志怪篇》还说:“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东华真人《煮石经》又有“何以得长久,何不食石蓄金盐母”的记载。金盐母即五加皮。现代医学已证实,五加皮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能调节疾病的病理过程,使机体的机能状态趋向于正常化。此外,它还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等。没石子,入肾、脾、肺诸经,其功能为固肾涩精、敛肺止泻,此方中主要取其固肾涩精的作用。本方以生地黄、五加皮补益肝肾,滋精养血;莲花须、没石子固涩精气。
点击以下标题延伸阅读:蛋白桑:降脂降血糖赶快用桑叶
蛋白桑:水果中的“乌鸡白凤丸”:桑椹!
蛋白桑:饲料用桑的营养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蛋白桑:桑的全身都是药(桑叶、桑葚、桑枝、桑根白皮、桑寄生)
蛋白桑:粮改饲-----蛋白桑种植赚钱机遇来了,你富了吗?
蛋白桑:涨知识了!桑叶竟然能吃!而且还能这么吃!我惊呆了~
蛋白桑:桑叶给虫吃,真是浪费,但它有益身体又没啥副作用,来煮粥泡茶,保健延年也不错
以文会友!转发分享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赞赏
长按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fb/1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