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五运而养
1.从岁运养生
岁运又分太过与不及之分,在六十年中逢阳干的甲、丙、戊、庚、壬则为岁运太过,逢阴干的乙、丁、已、辛、癸则为岁运不及之年。
对于太过、不及之年的气候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云: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
岁运太过岁运木运太过,这年风气流行多风,要注意躲避风邪,以免造成对身体的损伤。风为百病之长,可以兼寒、湿、热等邪气致病,所以木运太过之年要注意防风。从五行来说,木克土,所以说脾土受邪。中医治未病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所以应该注意养护脾胃,可以在平时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扁豆等。岁运火运太过,这年火热流行、暑热严重,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热之邪的损伤,不要过度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暑。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所以这年也应该注意对肺的养护,肺为娇脏,火热之邪易伤肺阴,所以要注意肺阴的保护。在这年肺病也易发,所以要提前预防。岁运土运太过,这年雨湿较多,所以要注意防止湿邪的侵害,由于湿性黏滞,所以本年的疾病多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特点。所以在本年应注意湿邪的祛除。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湿多困脾,土不能制水下流于肾,所以肾水受邪。所以要注意肾的养护,要注意保护肾阳,因为阳气能推动津液的运行。岁运金运太过,这年燥气流行,所以要注意防止燥邪的伤害。燥易伤津液,多见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等津液损伤的疾病,燥又易伤肺,所有这年肺病也会较多。所以可以用一些滋养津液之品来润燥。金运太过克木,所以肝的疾病也会多发,肝主生发,所以要顺应肝的特性,防止肝气郁结,平常可用一些疏肝理气之品。岁运水运太过,这年寒气流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应当注意寒邪的侵袭,寒性凝滞,易伤阳气,所以这年的疾病应注意驱散寒邪,温补阳气。水克火,所以寒邪害心火,这年的原来有心脏病的人应该注意调养。岁运不及岁木不及,金克木,燥属金,所以燥乃大行。这年燥气流行,所以要注意防止燥邪的伤害。燥易伤津液,多见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等津液损伤的疾病,燥又易伤肺,所有这年肺病也会较多。岁火不及,水克火,寒属水,所以寒乃大行。这年寒气流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应当注意寒邪的侵袭,寒性凝滞,易伤阳气,所以这年的疾病应注意驱散寒邪,温补阳气。岁土不及,木克土,风属木,所以风乃大行。这年风气流行多风,要注意躲避风邪,以免造成对身体的损伤。风为百病之长,可以兼寒、湿、热等邪气致病,所以土运不及之年要注意防风。岁金不及,火克金,热属火,所以炎火乃行。这年火热流行、暑热严重,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热之邪的损伤,不要过度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暑。岁水不及,土克水,湿属土,所以湿乃大行。这年雨湿较多,所以要注意防止湿邪的侵害,由于湿性黏滞,所以本年的疾病多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特点。所以在本年应注意湿邪的祛除。2.从主运养生
主运指主管一年五时之气的常规气候变化。它是根据各季节的气候变化及其五行属性而确定的。每运分主一时(即一个季节),依五行相生之序始于木运,终于水运,年年不变。五运主五时,即木为初运应春,火为二运应夏,土为三运应长夏,金为四运应秋,水为终运应冬。
初运风木运气当令,风化主春,春阳生发,万物发生。自然界敷布着温和的阳气,阳舒阴布,东风解冻,大地充满了生气,草木之类布叶吐华,欣欣向荣。内合人体肝脏,肝气应之加强疏泄阳气,条达气机,以滋养于筋,营润于目。所以初运应注意防风护肝。二运热火运气当令,正是炎热的夏季。火热炎暑是谓正常。草木应之蕃茂盛长,日新月异,人体应之,血液流动较快。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热之邪的损伤,不要过度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暑。三运湿土运气当令,六月长夏,土旺而行雨湿之令。气候闷热如焚,溽暑湿润,盛热蒸蒸,此乃湿从土化,热从天降,湿热相交万物盛长,是因土有具备化生万物的作用。主长夏而多湿,草木之类应之盛长,人体应之脾气当旺,肌肉滋润丰满,湿伤于脾,或外中于湿者。所以,三运要注意健脾祛湿。四运燥金运气当令,阳明燥金的气化,运行清燥的化令,人体应之则有清爽凉快之感。秋风肃杀,万物应之收敛干燥。物体坚硬干枯,人体应之,肺气当令,有滋养皮毛清利口鼻的作用。燥易伤肺,因此四运应注意清燥润肺。五运寒水运气当令,气候凄冷寒极,水液凝聚不化而结冰。寒性凝滞,易伤阳气,所以五运应注意驱散寒邪,温补阳气。(二)从六气而养
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从立春节气至春分时令,风从东方来,天气逐渐变暖,万物生发,与肝相应。《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厥阴风木胜时,言:“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可见,厥阴风木之气太过,易导致肝旺乘脾土,脾土受病。故初之气应注意顾护脾胃。此外,《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春卷》中有对早春的记载:“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天气寒暄不一……风冷易伤腠理。”亦曰:“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复,不可暴去。”指出此时期厥阴风木之气正值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不宜过早脱掉棉衣,以防风寒之邪侵袭。二之气为少阴君火,始于清明节气,历经谷雨、立夏、小满。此时期万物生长,人体内阳气渐旺,与心相应。清明过后南方雨水渐多,气温升高;而北方则主要以温热干燥为主。饮食上应注意不宜食用性味过于温热的食物,容易引发疮毒热病。此外火气下临于地,肺气受到克制,火易伤肺,故二之气要注意清热润肺。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始于芒种,历经夏至、小暑、大暑。此时天气炎热多雨。在南方芒种节气前后,多发梅雨,《本草纲目?水部》曰:“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物,皆出黑霉也。”梅雨时节,由于阴雨连绵,湿度大,衣物等容易生出霉菌,人体同样也会受到节气潮湿的影响。正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所言“湿衣与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另外,炎热也是三之气的主要特点。《帝京岁时纪胜?五月》记载:“夏至,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食凉面可开胃消暑。故在三之气应注意饮食清淡,勿食肥甘厚味,同时注意防止中暑。四之气为太阴湿土,时至立秋到秋分,相当于每年暮夏初秋,其气候以湿气较重为主要特点,与脾相应。《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为阴邪,易耗伤人体阳气,导致气机不畅,故水湿停聚,产生水肿或腹泻等病。此阶段因机体外热内寒,冷食不宜多吃,否则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佳品,不宜冰镇食之。保护脾胃是四之气的养生重点。五之气为阳明燥金,时至寒露至小雪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以燥气为主,与肺相应。其特点为“燥胜则干”,此时期气温降低,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加大,最易导致引起肺系疾患。因此养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同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多发喘息、呕逆、咳嗽等病。食疗可选梨、百合、莲藕等滋阴润肺之品。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包括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个节气,天气寒冷,则以寒水当令,此时期天气极寒,与肾相通应。终之气天气寒冷为主,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顾护阳气。食物应选择甘温且具有温补脾胃、滋养气血、驱寒强身功效之品。另外,在此期间在生活起居上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尤其不能过多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会气随津泄,进而损伤心阳。以上仅根据运气理论中主气的特点分析了六气的基本养生原则,其实每年主气还会受到流年客气的影响,因此在对具体年份运气养生的探讨中,还需考虑客气与主气加临的情况。由于客气的变化非常复杂,所以相关的养生调养在此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