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药用植物简介薯蓣

发布时间:2020/11/1 18:27:20   点击数:
懒人居家社原创盘旋在名人的灵魂 http://www.huaruishia.com/hsxw/6266.html
本章导读

本物种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teaoppositaThunb.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16)cm,宽2~7(~14)cm,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cm,宽1.5~3cm,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图.薯蓣

生境分布

短日照、喜温作物。苗期生长最适温度15~20℃。生长盛期最适温度25~28℃,20℃以下生长缓慢,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种和块状种在土层较浅、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长。比较耐旱,但不耐涝,不宜种在地下水位太浅或过分潮湿的土壤中,砂质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为宜。

生长于海拔~0m的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中山牛头山)、贵州、云南北部(贡山、德钦和丽江)、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0m)等地。

性状采制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采收: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炮制:取毛山药或光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切片者呈类圆形的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类白色,富粉性。取山药片,除去杂质。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取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照麸炒法(通则)炒至黄色。

图.山药

功能主治

甘,平。归脾、肺、肾经。具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效。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声明:本文转自“中药资源监测与服务平台”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yy/206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