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中药学堂山药

发布时间:2019/7/11 15:09:49   点击数:
山药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相关名

山药、怀山、怀山药、淮山、淮药、淮山药、薯预、薯蓣、薯药、山芋、山藷、山薯、藷薯、玉延、炒山药、焦山药。

产地

主产于河南省的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地(旧怀庆府)。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亦产。均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状鉴别

毛山药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山药片

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

光山药

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饮片山药

呈类圆形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麸炒山药

形如山药片,切面黄白或微黄色,偶有焦斑,略有焦香气。

性能特点

本品甘平补虚,归脾、肺、肾经,虽药力平和,但兼涩敛之性。既平补气阴,为治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佳品。又滋阴益气而生津,为治肾阴虚及消渴所常用。还固精止带,为治肾虚不固之要药。

功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

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健脾止泻宜炒用,补阴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养阴收敛助湿,故湿盛中满者不宜服。

故事1

古时候各国混战,一个弱国的军队被打败了,只好逃到大山里面,战胜国的军队把大山团团围住,断了他们粮草的来源,想把他们困死。

谁知过了很长的时间,山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围困大山的官兵以为他们一定都饿死了,所以就放松了戒备。忽然有一天从山里杀出一支军队,兵强马壮杀了他们个措手不及,被围困的军队反败为胜,夺回了失地。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躲进山里的军队,找到了一种植物,它的根茎很粗,一嚼味道很甜,于是人吃根茎,马吃藤叶,不但没有饿死反而都很强壮。

困在山里的人们给这种植物起了个名字叫做“山遇”,意思是在缺粮的时候遇到的宝物,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这种植物不但可以像粮食一样充饥,还可以当作药材滋补人体,所以改名为山药。

故事2

关于山药有很多传说。有一个用山药救人的故事,或许可警示后人。

相传在古代汤阴农村,有一对夫妇,心地不善,这媳妇总盼着婆母早亡,每天给婆母吃的饭就是一碗稀粥,一段时间以后,婆母浑身无力,卧床不起。

这个事儿让村里的一个老中医知道了,他将计就计地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把这一对夫妇叫来,给了他们一种药粉,说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吃,保管她活不到百日。

这小两口回去以后就照这个方法做了,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天天给她婆母吃。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十天之后,老婆婆能够起床活动了,三个月以后老人身体养的白白胖胖。

婆婆身体好了,在村里边逢人就夸这儿子媳妇对她好。这对夫妇此时方知老中医的良苦用心,想起以前所作所为,真是羞愧难当。

老中医因势利导,并告诉他们,那个药粉就是山药磨成的粉。经过这番调教,这一对不孝夫妇变成了一对孝顺的夫妻。这一味“山药”救了一家三口,从此山药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故事3

山药在我国中原地区称“山芋”,或“山遇”。传说一个药农进山采药迷路,正当饥饿难忍,走投无路之时,一位老翁飘然而至,送给他两根山药解饥,从此,药农多日不饿。

于是他把山药的奇功妙用以及在山中的奇遇传遍了中原大地。山药原名为“薯蓣”,据说是因唐代宗名叫李豫,宋英宗名唤赵曙,为避讳谐音,把“薯蓣”改名叫山药,还有淮山药、怀山药、白山药等别名。

来源:药圈网

近期热门

(点击图片/文字直接阅读)

数据破解淡季

左氧氟沙星

妇科疾病案例

高血压顾客接待

夏季品类

西洋参这么卖

一句话话术

六味地黄丸

湿疹保健品

赞赏

长按







































中科爱心救助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fb/1866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