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山药生姜糯米油菜秆在亲的记忆中

发布时间:2017/10/1 12:32:28   点击数:

1

阳台上的山药

刘传福

临近过年,亲戚送来一袋山药,说是野生的,营养价值很高。

回家前夕,再三提醒自己,一定将山药带回老家,待大年三十团圆之夜,宰杀一只土鸡用山药煲上一锅汤,一家人好好享用。无奈回家那天,还是将其遗落在厨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节后返城,老家带来的香肠、腊肉、新鲜蔬菜临时将厨房角落堆得严严实实。那袋被遗忘的山药,依旧静静地躺在记忆的底层,纵然天天在厨房里炒菜煮饭,也从未被家人提起。

三月春暖花开。一个周末,一根青青细绳般的山药茎蔓竟然沿着冰箱侧面爬了上来,足足有半米来长,微微卷曲的芽尖上长满了绒毛,嫩嫩的、细细的,甚是惹人喜爱。

我将发芽的几根山药放到阳台闲置的花盆里,覆上泥土,再浇点水,将藤蔓轻轻附着在栏杆上,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在我的精心打理下,山药竟然长出了不少藤蔓,攀爬了一人多高,一直延伸到了雨棚又顺势掉了下来。没过多久,藤蔓长出了叶子,还结出了无数豆大的果粒。微风吹过,有序排列的心形叶片泛着碧绿的色彩,棕色的果粒上下摇摆,好似一个个音符,与藤蔓绘成一曲曲五线谱,在春天里自由摇曳,轻声弹唱。

山药疯长,绿意融融,铺满了阳台的大半空间,引来山雀鸣唱,群蝶起舞。初夏,放一张茶几,沏一壶清茶,整个阳台充满着无比的惬意,城市喧嚣、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早已淡出头脑和视线。我爱种花,然而从进城的那天起,我亲手栽种的茉莉花、金黄素兰花等,从未开过,最终还是在变幻莫测的天气中枯萎或死去。想来,这辈子算是与花草无缘了。

早在前年冬天,花了数百元从市场买来不少花草装扮新房。然而满屋飘香的好景不长,当年五月未过,全部花枯枝败,留下两排空空的花盆。最后,连两株曾经枝叶葱郁的茉莉花也没能逃脱悲催的命运。

没想到,原本山药已经到了等待烹饪的地步,如今却在我的阳台疯长,让我的生活平添了无限的绿意和生机。

2

夏至已至

周天红

似乎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一转身,夏天说到就到了。

夏至到来后,是看得见庄稼猛长的时候。夏至日后,气温偏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需肥量都很大。太阳冒出头的早晨,你静坐在庄稼地里,能听见庄稼拔节的声音。想来,那该是天底下最美妙的声音和弦律了。

可是,要听见这种美妙的和弦,一切都得用汗水和辛劳浇灌。农谚说得好:“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夏至来临,农田杂草生长也很快,它们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此时还不抓紧中耕锄草,那就大误农事了。同时,夏至也是多种春播农作物追肥的重要时期,开花结果,结籽结粒,正当需肥需水的关键时刻,此时不忙更待何时?

“冬至馄饨夏至面”,这是北方人的习俗。“冬吃萝卜夏吃姜”,南方人也有南方人传统。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鸡汤”。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尤其早晨起来,几块生姜对付着两碗稀饭下了肚皮,一天的精神都爽。

夏至到来时,母亲总要准备一大坛子泡生姜。那生姜,从地里挖起,再拿到村口的小溪里洗得白嫩白嫩的,像乡下大姑娘的手指。母亲把生姜一根一块地掰碎,放进泡菜坛子里,不出两天就能吃了。那可是下饭的好东西。夏至时节,乡下人的米桶里米已经不多了,就等着大干一季,收秋时有一个好的收成呢。此时得干活,干活儿就得吃饱肚皮。母亲的办法很多,苞谷小麦红苕豇豆,杂七杂八煮上一大锅,中间一大盘泡生姜做菜,每顿总能让大家吃个饱,再苦再累,日子一转眼就过去了。

吃着,干着,忙着,夏至总是如期到来。年年到来的夏至,总是给人丰收的希望。

3

唐诗里的农事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的诗句,呈现给我们一个遥远时代的农事图景,也为我们描绘了他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置身于历史长河的下游,农耕文明的基因一直在我们的血液里汩汩流淌。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诗篇,从《诗经》到汉乐府,从陶渊明到孟浩然,农事诗都是他们作品中最隽永最耐人寻味的篇章。本期开始,我们特别约请作家刘火撰写“唐诗里的农事诗”,以飨读者。

帝王的喜悦刘火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唐·李世民《咏雨》)

李世民卓越而盖世的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进而奠定了大唐近三百年(-)江山。《全唐诗》录唐太宗诗九十九首。

五律《咏雨》,虽不见太宗豪气干云,但诗中所述之事,可谓非凡。农耕社会,雨是庄稼命脉。靠天吃饭的古代,更是如此。再则,风调雨顺,也是一代明君的外代写照。此诗,因雨,记起了农田,因雨记起了乡间,因雨唤起了唐太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联,作为一种愿景,作为对一年庄稼丰收的期冀,诗人情不自禁地便披衣抚弄起了古琴。

此时雨声与琴声,想来是天人一体,无比地和谐。再,前人认为,通篇无“喜”,则是写出了一代明君的喜雨之情。此言极是。可见唐人,无论君臣百姓,写诗都是一种本领,一种心情,一种雅趣,一种才艺。

每粒米的肩头都有一个牙印

郑兴明

绾油菜秆

奶奶坐在矮凳上,黄昏就矮了满院子的油菜秆,在奶奶昏花的眼里,是蓬蓬松松堆得比年龄还高的回忆这些油菜,在三四月份还是黄花闺女一阵风,一阵雨,油菜荚像一根根针,有好多伤口要缝似的再一阵风,一阵雨,就黄了,老了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一碰,就是一地籽粒溅落的油菜荚像奶奶的白发像失去水份的月光和菊花奶奶干柴似的手,把它们折来折去绾成柴把奶奶把柴码在阶沿上暖暖地把家拥在怀里

在我春暖花开的时候小时候,父亲有两件事让我非常难堪一件,是开家长会时,父亲心疼新买的凤凰牌自行车舍不得用脚蹬脚架,而是当着众人,躬下身,用手扳另一件,是他总爱在亲友当面说我会读书等着别人夸:一笼鸡总有一只会叫的翻出这些没有其他意思。我只是想再一次感受他的卑微、爱和欢喜再一次感受他,不曾远离在父亲长白头发的时候我不知道,父亲是一场雪在我春暖花开的时候,化入地底

半盆糯米久病的老母亲端出半盆糯米放在桌上。我说:“不能吃了哈,都开始烂了——”母亲喃喃:“用来蒸醪糟的,一生病,咋就放忘了呢……”母亲背过身子。对着半盆糯米流泪。后来,我才知道流泪,是母亲在眼角开个缺口用泪水对她的庄稼作绝望的浇灌。我才知道,母亲拿不起农具——连枷不能在她手里翻飞锄头不能在她手里靠近杂草和土豆她甚至没有力气走到田边只能靠回忆把农事放到跟前。但半盆开始腐烂的米要怎样才肯变成谷子,重新来过?每粒米的肩头都有一个牙印爱和疼都在母亲心头……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米强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aijus.com/sypz/1373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