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药 >> 山药分布 >> 新华都二十四节气春雷响,万物长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言发蛰也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
二候仓庚鸣。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三候鹰化为鸠。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惊蛰·习俗1.惊蛰吃梨。在民间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惊蛰后气温明显升高,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2.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3.祭白虎。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惊蛰·养生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和流感,所以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
惊蛰时节早晨雾气都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的,所以要早练的人可以等太阳出来后雾气消散,温度上升后再外出锻炼。
此外,可以在睡前泡热水脚。睡前泡热水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益处多。
惊蛰·饮食
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
养生食谱1.银耳雪梨汤原料银耳50G、雪梨1个、冰糖40G、鲜百合少许。
做法1.用将银耳泡发,把银耳发黄的根部去除,雪梨去皮切块,鲜百合洗净。
2.在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烧开后加入银耳,再次开锅后,转中小火煮20分钟。
3.放入冰糖,下梨块,煮20分钟后,加入百合,煮15分钟关火,关火后不要马上打开锅盖,再焖10分钟后,便可食用。
2.荠菜炒鸡蛋原料鸡蛋、荠菜。
做法1.鸡蛋里面加适量水,搅匀。
2.入油锅炒至成型取出。
3.另起油锅,爆香蒜末。
4.下切碎的生荠菜翻炒。
5.待荠菜变色,倒入炒好的鸡蛋,加盐和味精翻炒拌匀出锅。
3.清炒山药原料山药克,葱末、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1.将山药去皮,切成菱形片,用滚水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
2.锅中热油,将山药片倒入,翻炒至熟。
3.最后加盐,鸡精和葱末即可。
END(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